既然劉禪論能力遠不及父親和相父,能有充分的自知之明不添亂,能在絕大多數(shù)執(zhí)政期間里,充分信任大臣能力,使之發(fā)揮才干,如此已算得履行了其皇帝之職,又何必定要朝乾夕惕、夙興夜寐呢?
此外,劉禪亦能遏制君主的自身好惡,禮敬直臣。他雖寵信黃皓,然董允在世之時,能死死壓制黃皓不得升遷,劉禪哪怕因此到了“深恨之”的地步,對董允仍然生前重用,身后榮褒;姜維揚言要殺黃皓,劉禪亦讓黃皓給姜維道歉,意圖調(diào)處兩人關(guān)系,使之和睦。
總結(jié)劉禪一生,雖做不到完全清心寡欲,屏黜奸讒,但不因小人而害正臣,對大多數(shù)君主而言已算難能可貴了。
其二:劉禪時代蜀國國家安定,百姓樂業(yè)。頻繁大赦,事出無奈;“面有菜色”,未必屬實。
章武三年夏四月,先主殂于永安宮。五月,后主襲位于成都,時年十七,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
建興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馬運。秋八月,亮卒于渭濱。征西大將軍魏延與丞相長史楊儀爭權(quán)不和,舉兵相攻,延敗走;斬延首,儀率諸軍還成都。大赦。
延熙元年春正月,立皇后張氏。立子璿為太子,子瑤為安定王。大赦,改元。
延熙六年冬十月,大司馬蔣琬自漢中還,住涪。十一月,大赦。
延熙九年夏六月,費祎還成都。秋,大赦。
延熙十二年春正月,魏誅大將軍曹爽等,右將軍夏侯霸來降。夏四月,大赦。
延熙十四年夏,大將軍費祎還成都。冬,復(fù)北駐漢壽。大赦。
延熙十七年春正月,姜維還成都。大赦。
延熙十九年春,進姜維位為大將軍,督戎馬,與鎮(zhèn)西將軍胡濟期會上邽,濟失誓不至。秋八月,維為魏大將軍鄧艾所破于上邽。維退軍還成都。是歲,立子瓚為新平王。大赦。
延熙二十年,聞魏大將軍諸葛誕據(jù)壽春以叛,姜維復(fù)率眾出駱谷,至芒水。是歲大赦。
景耀元年,姜維還成都。史官言景星見,於是大赦,改元。
景耀四年春三月,追謚故將軍趙云。冬十月,大赦。
其中大赦理由,包括即位改元、立皇后太子、軍隊勝利、敵國內(nèi)亂、敵國重臣來投等。大赦肯定是對國家律法的損害,因此諸葛亮執(zhí)政期間,僅僅在劉禪繼位之初大赦過一次,并表示過他和劉備“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的施政理想。
陳壽對此相關(guān)的評價:【然經(jīng)載十二而年名不易,軍旅屢興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自亮沒后,茲制漸虧,優(yōu)劣著矣。】
費祎執(zhí)政期間,大司農(nóng)孟光也公開抨擊了對諸葛亮死后,頻繁大赦的反對,費祎竟不能應(yīng)答。
【大司農(nóng)河南孟光于眾中責費祎曰:「夫赦者,偏枯之物,非明世所宜有也。衰敝窮極,必不得已,然后乃可權(quán)而行之耳。今主上仁賢,百僚稱職,何有旦夕之急而數(shù)施非常之恩,以惠奸宄之惡乎!」祎但顧謝,踧踖而已。
初,丞相亮時,有言公惜赦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吳漢不愿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陳元方、鄭繖n杉,每见启笅邷匾之道悉覚熏曾矒]鍔庖。妊U蹙吧、季玉父讬熏岁岁赦宥,何益又u!』」訅勄蜀软樒亮之贤,知祎不及焉。】——《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