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神演義》中,其作者延續(xù)了二郎神的姓楊的說法,并且取名為楊戩,給二郎神成神,找了一個理由。
在《封神》中二郎神登場時描述為“這道人帶扇云冠,穿水合服,腰束絲絳,腳登麻鞋”。二郎神就是一個普通的道人形象。若二郎神有第三只眼,登場時必然會有重點描寫。不單在出場時二郎神的形象如此,即便是翻遍全書,我們依然找不到任何一處,關(guān)于二郎神有第三只眼的描述。在《封神》中有第三只眼的,不是二郎神,是聞太師。
那么,二郎神為何會被后人加上第三只眼呢?這和清朝時期的二郎神崇拜有關(guān)。
二郎神是一個融合了諸多民間神話形成的神。。他勇于對抗天帝,挑戰(zhàn)最高權(quán)威;他降妖伏魔,為人間換來和平;他鎮(zhèn)守灌江口(都江堰),造福千秋萬代:這些都使得二郎神在民間的神仙崇拜中鶴立雞群。
在清代的許多戲曲、小說中,二郎神不單單是鎮(zhèn)守灌江口的一個水神,而且化身成為一個能夠看破世間邪惡,秉持公義的超級正神。比如《聊齋·席方平》故事中,閻羅王貪污受賄,最終就是被二郎神正法。
第三只眼,其實就是天眼,就是正義之眼。古代老百姓受到冤屈控訴無門,只能寄托神靈庇佑。二郎神的第三只眼,也就應(yīng)運(yùn)而生。
不過,就《西游記》來說,二郎神確實沒有第三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