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明娟告訴記者,她愛人其實就是金寨人,是她的高中校友,“我們上高中的時候就認識了,到大學(xué)以后才談的,當(dāng)時我在合肥,他在外地上學(xué),工作以后他就回合肥了。”
去年夏天,蘇明娟和愛人迎來了他們的愛情結(jié)晶,F(xiàn)在,女兒“小寶”已經(jīng)8個月大。蘇明娟還給記者看了她手機上的寶寶百日照,“小眼睛、單眼皮,遺傳了他爸的眼睛。”
“父親的面館生意不是很好,幾年前就不做了。家里板栗的收成不穩(wěn)定。”蘇明娟說,父母在南京打工幾年了,生活一切正常。
雖然不愿活在光環(huán)下,但蘇明娟對“大眼睛”照片的拍攝者、中國青年報攝影記者解海龍依然心懷感恩。“我和解海龍老師還一直保持聯(lián)系。我生小寶寶,阿姨(謝海龍夫人)還包了紅包,祝寶寶出生快樂。過年過節(jié)都會打電話。我對他很感激,他60多歲了,像父親一樣慈愛。”
“很幸福,現(xiàn)在的生活就是很平淡的。一下班就帶小孩,跟朋友聚會,女同學(xué)也都是媽媽級的,都在交流育兒經(jīng)。”蘇明娟說,過幾天,媽媽就要來合肥幫忙帶“小寶”了。
曾一度害怕面對媒體
3月15日上午,記者來到蘇明娟的工作地,位于合肥市的中國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大樓。蘇明娟目前在檔案中心工作,和幾名同事共用一間辦公室。
2005年9月,蘇明娟經(jīng)過筆試、面試,考入工行安徽省分行。蘇明娟說,她對自己的要求就是把本職工作做好。
1991年,一張“我要上學(xué)”的照片讓中國人記住了那雙大眼睛。作為“希望工程”的宣傳標(biāo)志,蘇明娟的遭遇被人稱為“一張照片改變命運”。
“走在外面經(jīng)常被認出來,回趟家都有一大群人跟著。”蘇明娟說,有好幾年,她看到相機、攝像機就想躲,“壓力太大了,感覺有一種束縛。”
上高中的時候,是她最排斥媒體的時期。“面臨高考,我自己的壓力已經(jīng)很大,媒體來訪無形中給我的壓力更大,每天都睡不好覺。”從那時候開始的很長一段時間,她刻意遠離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