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肚子還疼,繼續(xù)哭鬧著,后來針頭穿了,半瓶藥沒吊完。
第二天,大夫說用了消炎藥,會好的,不用打針了,打針就好了。我就每天帶兒子打針,總算好了。又過了幾天,兒子又開始拉稀,我又帶兒子去一家診所,那大夫開了幾樣藥,挺管用的。從此,兒子拉肚子的毛病好轉了許多。
其實,那次兒子拉肚子是因為婆婆給兒子喂了油面子(一種用牛肉、牛油與面煨成的面食,用開水沖著吃),兒子才一歲,消化功能還不健全,婆婆讓他吃了不少,結果引起腹瀉,現在想想兒子所受的疼痛,心里滿是愧疚和后怕,養(yǎng)育一個孩子確實得處處留心。∫粋孩子的成長磕磕絆絆、酸辣苦甜,付出了母愛,收獲了孩子一點點的長大,也收獲了人間真情,那位大媽和大媽對我的幫助,他們現在早就忘了,覺得這是舉手之勞,是微不足道的,但至今讓我心存感激,心里永遠暖暖的。
冬天了,挺冷的,心里牽掛著兒子,記著別人對我的好,這個冬天就不再寒冷。
他,是天生的傻。臉上的表情,似乎永遠是呆滯的。但,有時候,也如同孩子般天真可愛。據說,他生下來,2歲了也不會走路。3歲時,才會咿咿呀呀的發(fā)出一些斷斷續(xù)續(xù)的音節(jié)。5歲時,才會含含糊糊的吐出“媽媽”兩個字。有一種迷信的說法是,孩子最先喊出父母當中哪一個的名字,那么這個人一定會苦命一些。迷信也罷,真實也好。真的是這樣。這傻傻的孩子,從此,就一步不離的纏上了這個當媽媽的。全家除了夫妻二人,還有兩個姐姐。幸好,兩個姐姐不僅僅是智力正常,而且非常聰明。唯獨,這個全家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男孩子,卻好像是因為當媽媽的為了教學任務而勞累過度,以至于臨產前到達醫(yī)院的時間太晚了。導致了孩子一生下來就強烈缺氧。雖然緊急求救,但是,最后就變成這樣一個傻傻呆呆,走起路來踉踉蹌蹌,站立也歪歪倒倒的這么一個人。
你說,這家里多了這么一個傻孩子,怎么辦呢?兩個姐姐要上學。父母要上班啊。請人照顧吧,家里不放心,也沒有那個條件。于是,幾經考慮后。做母親的她,就只能每一天把孩子帶在身邊。上課時,就讓他在教室里旁聽。孩子不能安靜多久,就會失去耐心。于是,又只能讓孩子去教室外面和更小的孩子玩。所有的孩子都欺負他。往他衣領里噴水,丟泥巴,丟沙子。沒有辦法的母親,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心愛的傻兒子被小孩子欺負。眼里含著淚,也依然不折不扣的把每一節(jié)的課上完。
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后。疲憊的母親,就來到教室外面,牽起傻兒子的手,無比疼愛的拍拍他滿身的灰塵和被弄濕或者弄臟的衣服。在黃昏的夕陽下,拖著長長的步子,微笑著往家的方向走去。母親瘦小而單薄的背影和傻兒子歪歪斜斜的步伐成為了每一天黃昏的夕陽下一道溫暖的風景線。
天天如此。年年如此。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之間,傻兒子已經快20歲了。母親也60歲了。在日日的操勞的轟炸下,母親的腰也駝了。昔日挺拔的背脊也日漸彎曲。那曾經姣好的容顏,也變得憔悴了。一張白皙的臉上,布滿了如同溝壑般深深淺淺的皺紋。“媽媽,我要吃飯。”“媽媽,我要出去玩。”20歲了的傻兒子,依然如同頑童般的不堪世事。嘴里依然只能叫得最多,最幸福的,就是母親的名字。
“兒子,你看看,這衣服好看不?”“兒子,你吃吃看,這水果好吃不?”。她依然如同剛剛生下兒子時一樣。慢慢的耐心的陪著他走著生命的路程。雖然,在家人,在別人眼中,這孩子只是一個沒有任何希望的,徹頭徹尾的傻子。可是,她是他的母親啊。是血液的傳承,是十月懷胎的艱辛孕育的果實啊。
“如果,他媽媽先走了。這傻孩子怎么辦呢?兩個姐姐遲早要成家的,是斷然不好帶著他的。父親,也要重新組建家庭的。”看著他長大的親朋好友開始著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