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老二實際上指的就是孔子。在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整個儒學(xué)都是不被社會接受的。當(dāng)時認(rèn)為儒家就是封建腐朽思想的化身。雖然理是這么個理,但當(dāng)時那個特殊時代做的也確實有些不妥。當(dāng)時不僅僅孔子被戲稱為“孔老二”。就連讀書人知識分子都被戲稱為“臭老九”。雖然稱呼很不妥,但是這些稱謂也不是那個時代獨創(chuàng)的。而是有一定的歷史原因和歷史傳承的。
臭老九這個詞匯起源于元朝時期,但當(dāng)時并沒有太廣的流傳開始。臭老九這個詞真正的為人所熟知還是在那個“特殊時期”。元朝時期有了所謂的“三教九流”的說法。而讀書人則被列為“九流之中。而且當(dāng)時元朝把所有職業(yè)劃分為十個等級。在鄭思肖的《鐵函心史·大義略敘》有詳細(xì)記載,所謂十等就是“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yī)、六工、七獵、八民、九儒、十丐。”而儒生位列九等。從這個原因來看當(dāng)時就有了讀書人是臭老九的說法。
而在那個“特殊時期”也把壞人劃分了九個級別。也就是“地、富、反、壞、右、叛徒、特務(wù)、走資派。而走私派之后就是讀書人,當(dāng)時讀書人被人誤解所以就在老九前加了一個臭字,這就是所謂臭老九的來歷。也正是由此臭老九之名才“名揚天下”。
而孔子的孔老二說法的由來實際上也并不是侮辱。因為孔子本身行二?鬃拥母赣H叔梁紇最早和他的正妻施氏生了九個女兒。但沒有剩下一個兒子。后來叔梁紇的小妾給他生下了一個兒子名叫孟皮。但很可惜孟皮是個天生的瘸子根本不適合繼承叔梁紇的家世紇地位。所以叔梁紇又娶了魯國顏氏的姑娘為妾,最后在年近七十的時候生下了一個正常的孩子。這孩子就是孔子。所以說孔老二之名實際上并沒有羞辱別人的意思。
但在那個打倒一切的特殊年代。為了搞臭打垮儒學(xué),原本再正常不過的孔家老二之名變成了羞辱人的說法。但實際上那個特殊年代的所謂“孔老二”的稱呼就是一種單純的辱罵他人鄙視他人的說法。和他的字面意思實際上沒有根本的關(guān)系。
孔子十大經(jīng)典語錄,深刻有內(nèi)涵,看后受益匪淺(深度好文)
一、欲速則不達(dá)。
賞析:這句話出自春秋·魯·孔子《論語》。只是想要速度,卻往往達(dá)不到目的地。急功近利,往往會出差錯,反而適得其反。
二、禮之用,和為貴。
賞析:這句話出自春秋·魯·孔子《論語·學(xué)而》。禮儀的作用是要與人們和平相處。就是告訴我們?nèi)藶樵O(shè)置這些禮儀是為了達(dá)到人和人之間和諧的狀態(tài),并不是把人約束起來。
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賞析:這句話出自春秋·魯·孔子《論語》。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其他人。這句話是孔子所主張的處世原則。
四、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賞析:這句話出自春秋·魯·孔子《論語·里仁》。君子在言語上遲鈍,但做事情卻能十分敏捷。
五、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