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叔牙與管仲的故事
春秋時期,鮑叔牙和管仲二人是好朋友,彼此相知很深。
他們兩人曾經(jīng)合伙做過生意,分利的時候,管仲總要多拿一些。別人都為鮑叔牙鳴不平,鮑叔牙卻說:“管仲不是貪財,而是他家里窮呀。”管仲幾次幫鮑叔牙辦事都沒辦好,而且他三次做官都被撤職,別人都說管仲沒有才干。這時,鮑叔牙又出來替管仲說話:“這不是儡仲沒有才干,只是他沒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機會而已。”更有甚者,管仲曾三次被拉去當兵參加戰(zhàn)爭,而且三次逃跑。人們譏笑地說他貪生怕死。鮑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貪生怕死之輩,他家里有老母親需要奉養(yǎng)。”
后來,鮑叔牙當了齊國公子小白的謀士,管仲卻為齊國的公子糾效力。兩位公子在回國繼承王位的爭奪戰(zhàn)中,管仲曾驅(qū)車攔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帶,小白彎腰裝死,騙過管仲,日夜驅(qū)車搶先趕回國內(nèi),繼承了王位,稱為齊桓公。公子糾失敗被殺,管仲也成了階下囚。齊桓公登位后,要拜鮑叔牙為相,并欲殺管仲報一箭之仇。鮑叔牙堅決辭掉相國之位,并指出管仲之才遠勝于己,勸說齊桓公不計前嫌,用管仲為相國。齊桓公于是重用管仲。
果然,如鮑叔牙所言,管仲的才華逐漸施展出來,終于使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妓女為什么要拜管仲?
大家知道,J院在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如何悠久呢?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就有了。
J院的創(chuàng)建者是誰呢?齊國的國相,管仲。
提到管仲,大家都會想到“管鮑之交”這個成語。它說的是儡仲和鮑叔牙那驚天地、泣鬼神的曠世友情。可是儡仲的本事不僅在于交友,他最牛的本事是“三家”——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有一部書叫做《管子》,記述的就是這“三家”的成就。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那是相當牛叉。
就因為有了管仲這樣的牛人輔佐,齊國才能一躍成為大國,而齊桓公也一躍成為霸主。也正是因為有了管仲這樣牛叉的大管家,齊桓公發(fā)現(xiàn)自己基本沒什么可做的了,因為管仲做得太好了。
空余時間比較多的齊桓公,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后宮。后宮女人那么多,也沒個盡頭,齊桓公漸漸也就乏味了。乏味之后,齊桓公就想出去走走。
出國是不太好的,因為安全沒有保障,只好在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瞧一瞧。這一瞧不要緊,他忽然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齊國的很多男子居然沒女人啊,好幾十歲了還在打光棍兒啊。這個問題,其實對于老百姓來說一點都不新鮮?墒菍τ诤髮m女人望不到盡頭的齊桓公來說,的確刺激不小。
回去后,他就把這事兒告訴了管仲:怎么會有那么多齊國男兒沒媳婦呢?
管仲一時沒反應過來,就順嘴答道:是不是因為大王后宮里的女人太多了?
齊桓公這人很聽勸,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就覺得管仲此話有理。于是,偉大的齊桓公就決定在后宮裁員:那些還未被他臨幸的美女,全都裁掉,把他們籬還民間,讓她們嫁人。
齊桓公的想法是美好的,可是這些美女出宮后,頓時成了搶手貨。早就被有權有勢的搶去了,哪兒輪得到窮屌絲啊。為什么權貴要哄搶呢?因為這是皇帝的女人啊——即便沒被臨幸過;实蹜(zhàn)斗過的地方,自然是別有洞天,自然是不同凡響,自然是味道好極了——權力的味道。
可是出自底層的管仲,對這個道理心知肚明啊。為了徹底解決問題,以免再被齊桓公給問住了,他發(fā)揮天才般的頭腦,提出了創(chuàng)建“國家J院”的偉大構想。
天才如管仲者,做事向來講究收益最大化的。設立J院,就是一個“一石二鳥”的好創(chuàng)意。一來,解決了光棍兒們的生活問題。二來,還可以為國家增加財政收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