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均是哪個朝代的,文學(xué)家吳均簡介以及是怎么死的。吳均好學(xué)有俊才,其詩文清新,多為反映社會現(xiàn)實之作,深受沈約的稱贊。其文工于寫景,詩文自成一家,常描寫山水景物,稱為“吳均體”,開創(chuàng)一代詩風(fēng)。
人物檔案
姓名:吳均
別名:叔庠
國家:中國
民族:漢族
所處時代:南朝梁
出生地:吳興故鄣
出生時間: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年)
去世時間: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年)
主要作品:《齊春秋》
主要成就:開創(chuàng)“吳均體”
吳均南朝著名的文學(xué)家和史學(xué)家,字叔庠,吳興故鄣人氏,留有史書《齊春秋》遺世。
吳均家境貧寒而地位低下,在吳均以前沒有出過拿的出手的讀書人,更不用說入朝為官了。一直到了吳均這一代,才有了這樣一個人物。
吳均少時聰穎而好學(xué),經(jīng)常徹夜讀書,不怕苦不怕難的從各處汲取知識,終成一代俊才。沈約曾經(jīng)意外看見吳均的文章,對其文章十分喜愛贊嘆,對交好友人贊揚吳均的文采。
梁天監(jiān)初年,柳惲在吳興任職,召吳均為郡主簿。有一天柳惲與吳均一同吟詩作賦,打發(fā)時間,卻不禁為吳均的文采所打動。
“均文體清拔,有古氣,好事者或?qū)W之,謂為”吳均體“”吳均文體極好,所以當(dāng)時許多人紛紛學(xué)習(xí),“吳均體”漸漸成了氣候,有了名氣。
吳均在為郡主簿期間,一直不得意,所以后來賦詩一首贈給柳惲,隨即離去。很久之后吳均才又與柳惲相遇,柳惲對吳均一見如故,吳均的離去他深以為憾。后來與吳均重逢,便將吳均舉薦給了臨川靖惠王。
臨川靖惠王后來繼承了梁國的地位,繼位之時將吳均詔入宮中,讓他作詩一首。吳均當(dāng)即賦詩,靖惠王十分高興。后來吳均因為作的這一首詩,被授命為奉朝請。
吳均在朝為官之時,便有了寫齊書的打算。他上奏武帝,請求查閱起居注及群臣行狀,但是沒有得到武帝的同意。吳均沒有辦法,只能私下里撰寫,寫成的這部書就是后來的《齊春秋》。
吳均書成后,因為“稱帝為齊明帝佐命,帝惡其實錄,以其書不實,使中書舍人劉之遴詰問數(shù)十條,竟支離無對”,最后被武帝下命焚毀,吳均也因此獲罪。
等到后來因為有特赦,吳均才重新復(fù)職,受命撰《通史》,起三皇訖齊代。吳均所作史書,相比于歷個大一統(tǒng)王朝所作的史書并不受重視,但是他所作的詩歌,卻被民間許多讀書人賞鑒。
吳均的代表詩作
《詠寶劍》
我有一寶劍,出自昆吾溪。
照人如照水,切玉如切泥。
鍔邊霜凜凜,匣上風(fēng)凄凄。
寄語張公子,何當(dāng)來見攜?
《山中雜詩》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