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今朝也做親,燈籠火把鬧盈門。新娘照例紅衣褲,翹起胡須十許根。”這是現(xiàn)代作家周作人所作《老鼠做親》詩。在即將迎來鼠年春節(jié)之際,謹以這首詩歌獻給普天之下的老鼠們,以及出生在鼠年的人們。
鼠是中國傳統(tǒng)十二生肖之首,所以稱子鼠。那么,中國古代有哪些名人是鼠年出生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
首先向我們走來的是唐朝名臣魏征。
魏征生于580年,屬鼠。照說,鼠年出生的人,應該比較聰明、機智,而且有那么一絲狡詐的意味。但是魏征不是這樣,按照大多數(shù)人的觀點,他不但不聰明,而且很傻——因為他老是和領導作對。
李世民要重重打賞長樂公主,魏征反對;李世民要嚴懲秉筆直書的縣官,魏征反對;李世民要大臣陪同他一起悼念長孫皇后,魏征反對……幸運的是,魏征遇到的是一個胸懷寬廣的領導,否則的話,他就是有100顆腦袋,也是不夠砍啊。
緊跟著走向我們的是唐朝詩圣杜甫。
杜甫出生于712年,原籍湖北襄陽,后徙河南鞏縣。杜甫一生命運多舛,顛沛流離,正是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折射。
杜甫年輕時曾經(jīng)在長安生活了10多年。期間,他見慣了上層社會驕奢飲逸的生活。755年冬天,杜甫從長安回家,剛剛走進家門,就聽到一陣哭泣的聲音。原來,他的小兒子因為缺衣少食餓死了。杜甫悲從中來,揮筆寫下千古絕唱:“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在杜甫之后,是馬背上的皇帝——明成祖朱棣。
朱棣生于1360年5月2日。朱棣可能是中國古代最愛打仗的皇帝之一。他還在當燕王時,就熱衷于打仗。他兩次率部北征,生擒北元大將索林帖木兒,招降蒙古貴族乃兒不花,取得了極為耀眼的戰(zhàn)績。當了皇帝后,朱棣又五次率部北征,基本肅清了蒙古部落對北方邊境的影響。
朱棣在位期間,還干了一件影響深遠的事情:將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完成了“天子守國門”的壯舉。
跟著朱棣的,明朝抗倭英雄戚繼光。
戚繼光生于1528年11月12日,山東蓬萊人。
明朝人所蔑視的“倭寇”,戰(zhàn)斗力相當強大。1555年,一小隊只有72人的倭寇,在東南沿海登陸后,一直殺到南京,在殺死殺傷900多明軍后,全身而退。整個過程倭寇沒死一人。
戚繼光親手終結(jié)了倭寇的囂張歷史。戚繼光從陣法、武器、裝備、制度入手打造了古代中國第一支特種部隊——“戚家軍”,將多年禍害沿海地區(qū)倭寇掃蕩一空。后來,戚繼光又奉命北上,駐守長城,防御蒙古部族的侵犯,長達10多年。
在戚繼光之后,是清朝文學家龔自珍。
龔自珍生于1792年8月22日。很多人對龔自珍的了解,僅限于他那首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還寫過一首詩,里面有一句流傳很廣:“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不單是一名詩人,還很關系家國大事。1820年,龔自珍第二次會試落第后,以舉人身份參加大挑,被選為內(nèi)閣中書,總算進入官場。龔自珍任職內(nèi)閣中書期間,寫了一篇《西域置行省議》,第一次提出在西域設置總督、巡撫并設郡縣。只是,由于龔自珍人微言輕,他的建議沒有引起朝廷的重視。
1884年11月17日,在左宗棠等人的推動下,西域建立了行省制度,這就是新疆。龔自珍的呼吁,終于成為了現(xiàn)實。
【參考資料:《兒童雜詩》《舊唐書》《明史》《己亥雜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