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沖稱象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千百年來為人們津津樂道,證明了曹沖的聰明。當時,他只有六歲,稱之為神童名副其實。曹沖還🈶一定的軍事韜略,🈶一次,曹操大軍外出了。敵人派了很多細作進入城中打探消息。曹操問幾個稍長的兒子如何處置這件事,曹丕、曹植都建議緊閉城門,挨家挨戶的搜查。曹沖卻說如此會打草驚蛇,不如大開城門,讓細作自由出入。敵人知道曹操回軍,就不敢來犯了。最后曹操采納了曹沖的意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曹沖為人仁厚而善良,很少處罰屬下,曾極力勸阻曹操施行嚴苛軍法。為此,曹操對這個德才兼?zhèn)涞膬鹤犹蹛鄣搅藰O點。曹操經常在人前夸贊這位深諳韜略、絕頂聰明、善良仁厚的君主。視其為掌上明珠、心肝寶貝。而且特地邀請足智多謀、嫻熟世故、能征慣戰(zhàn)的司馬懿做他的老師。
很顯然,此舉是將其作為繼承人來培養(yǎng)的。但是,天妒其才,本來有錦繡前程的曹沖卻在13歲就突然暴斃身亡了。公布的死因也有蹊蹺:說是被毒蛇、毒鼠類動物咬死的。這讓人心生疑竇:因為,史料中查不到他死前🈶任何被毒物咬死的癥狀。
曹操對曹沖的死有精辟與意味深長的表達,他對另外的兒子說:他死了,是我的不幸,卻是你們的大幸!盡管很委婉,卻不難理解:曹沖死了,你們眾位哥哥才🈶了繼承王位的機會。這不僅更進一步印證了曹操有叫曹沖當接班人的意思;而且,文學素養(yǎng)不低的曹操,也隱晦地表達了曹沖之死,與他的哥哥有一定的干系。
按《三國志·鄧哀王沖傳》就是病死!度龂·華佗傳》亦有說明【及后愛子倉舒病因,太祖嘆曰:"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
“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這話何焯認為是適逢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敗導致曹操口不擇言。但按《武帝紀》【秋七月,公南征劉表。......十二月........公至赤壁,與備戰(zhàn),不利。】所以曹沖未必死于赤壁之敗之后,至少這種可能性不大。所以未必是戰(zhàn)敗口不擇言,而單純的就是口不擇言僅此而已。并且“汝曹”是指你們,而不是單指曹丕。
其次我不認為由于這句話就能說明曹操想立曹沖為嗣,更甚至這句話曹操有沒有說過都是個問題。曹沖根本沒有任何被立嗣的可能,就算曹操想,其他大臣也不會同意,基本來說曹操還是個聽勸的人,袁家因為立嗣問題直接導致崩潰是曹操親眼所見,他還不至于蠢到僅僅因愛立個大家都不同意的少子。
如果說曹操懷疑過誰,那也不可能是曹丕,其實裴松之的注解提過另一個人——周不疑,見《三國志劉表傳》引《零陵先賢傳》【太祖愛子倉舒,夙有才智,謂可與不疑為儔。及倉舒卒,太祖心忌不疑,欲除之。文帝諫以為不可,太祖曰:“此人非汝所能駕御也。”乃遣刺客殺之!窟@段記載不僅說了曹操懷疑周不疑害了曹沖,甚至擔心他還會繼續(xù)害曹丕等等自己的兒子們,所以果斷的殺了。
說曹丕嫉妒害死曹沖簡直是天方夜譚,當然好事者魏黑就喜歡拿曹丕曹植奪嫡之爭大肆渲染,已達到曹魏統(tǒng)治者都是惡魔的效果。
無論是《魏略》記載的曹植還是曹沖之事,能看出來的結論只有一個,就是曹丕奪嫡之爭確實很艱難。
先說曹沖,《魏略》那句話認為是真的沒有任何問題,但是是曹丕在什么情況下藱n隼吹,才是需要考聣q!段郝浴吩唬骸疚牡鄢Q裕?ldquo;家兄孝廉,自其分也。若使倉舒在,我亦無天下。”】按稱謂看是在曹丕稱帝之后,追贈曹沖鄧哀公之后,以“勝利者”的姿態(tài)說了這番話,按曹丕“矯情自飾”的性格看,完全有可能是自謙的說法。但按史料記載看,曹沖對曹丕的威脅并沒有曹植大。
《晉書王導傳》【導上箋曰:“昔魏武,達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封不過亭侯。倉舒,愛子之寵,贈不過別部司馬。”】(若不看《晉書》則很多人會認為曹操也昏頭過,實則在奪嫡之爭這事上,陳壽確實是想表達曹操也昏頭過。當然,不排除曹丕自己天天“矯情自謙”的結果。外人聽見你說的話,只能記住你說的話的字面意思而已,但未必了解你說這話的目的或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