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為何要殺死胡雪巖,胡雪巖死的時候棺材買不起?說李鴻章殺死了胡雪巖,肯定不嚴(yán)謹(jǐn);但說胡雪巖之死跟李鴻章沒啥關(guān)系,迂腐氣也很重。
提到胡雪巖,咱們一般都會貼上這幾個標(biāo)簽:一、此人是經(jīng)商大師,不僅有戒欺誠信的操守,而且還特會搞官商“勾結(jié)”共贏那一套;二、此人為國家民族還是做了不少事的,尤其是協(xié)助左宗棠辦洋務(wù)、收復(fù)新疆,難得的有功績的商人,并不是只會挖墻腳、薅羊毛一身銅臭氣的特權(quán)商人;三、貧寒出身的胡雪巖發(fā)跡后雖然個人生活奢靡,但他還算是沒有忘本的仁厚之人,為地方百姓做了不少善事,身后留下的胡慶余堂也能折映出這一點。
那問題來了,這么一個品行不壞,又會搞關(guān)系,對國家又有功,民間口碑還不錯的紅頂商人,怎么會突然垮掉,進而含恨敗亡呢?
又或者說,這樣的人真就這么該死嗎?究竟是誰殺死了他?
胡雪巖臨終時對兒子說的一句話很意味深長——白老虎可怕呀!
胡雪巖口中的白老虎指的是什么呢?白花花的銀子。
生意做到他那個程度,無疑是與虎為謀,殺死他的不是具體某個人,但無形中的眾人成虎更兇猛,更可怕。
下面咱們就來看看最終吞噬胡雪巖的這只猛虎是怎么一步步成形并最終張開血盆大口的?
胡雪巖是靠官商合作起家的,他核心的生意都是有后臺的,前期是王有齡,中后期是左宗棠。不管他做的生意對時局有多少積極的意義,但終究是經(jīng)不起查的。后臺硬、自己沒破綻的時候,皆大歡喜;一旦后臺勢弱或者垮掉了,又或者自己露出了明顯的破綻,那結(jié)果就是災(zāi)難性的。
說的形象點,胡雪巖的大生意都是一邊幫朝廷出力,一邊鉆空子占朝廷便宜。好的時候,朝廷看前者,所以協(xié)助左宗棠收復(fù)新疆后,慈禧賞了他黃馬褂、紅頂子;可壞的時候呢,朝廷一準(zhǔn)看后者,于是乎鉆空子就成了大罪,抄家查產(chǎn)自然在所難免。
所以說,一腳在朝堂外,一腳在朝堂內(nèi),這樣的生意終究是要栽跟頭的。
可能有說了,掙那么多錢,怎么就不知道適可而止呢?
那是因為白老虎不齜獠牙的時候,誘人呀!
這也就是所謂的欲望成虎。
胡雪巖的生意,根基埋雷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因為政治站隊,他無形中成了別人的靶子。
商人有政敵,而且個還很大,這種情況,除了運氣極好的,大部分最后都會淪為政斗的犧牲品。
從很大程度上講,胡雪巖就是左宗棠和李鴻章政斗的犧牲品。
說到左宗棠、李鴻章之間的政斗,這里有行事風(fēng)格不同造成的積怨,更有政見不同形成的強烈對立,總之兩人斗了幾十年。
在經(jīng)濟領(lǐng)域,左李之爭,李鴻章其實是占絕對上風(fēng)的。一來李鴻章不像左宗棠那么無私,能到西北干苦差事,李一直控制著經(jīng)濟富裕地區(qū);二來李鴻章背后的經(jīng)濟支柱比左宗棠的牢固的多,李鴻章扶植的是由盛宣懷為代表的官僚資本,而左宗棠扶植的主要就是胡雪巖的民營資本。
胡雪巖的錢袋子對左宗棠很重要,又很脆弱,由此一來,倒左先倒胡自然就成了權(quán)謀高手李鴻章的最佳選項。
按理說,胡雪巖在當(dāng)時應(yīng)該警惕到這一點,但從他隨后的表現(xiàn)來看,他并沒有充分認(rèn)識到其中的險惡,否則他不會去做接下來那樁風(fēng)險系數(shù)極高的生絲買賣,至少手筆不會那么大。
可話又說回來,這樁買賣要是做成了,那就可能是一步邁向了世界首富的高度,這樣的誘惑確實又是極難抗拒的。
所以說,生意做到胡雪巖那樣的高度,就是在賭命,賭運勢,根本剎不住車。
看很多跌宕起伏的大人物命運,往往都有一個規(guī)律,大的災(zāi)難往往都是先上揚的拋物線。胡雪巖做生絲生意,一開始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