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中華始祖之一。相傳蚩尤面如牛首,背生雙翅,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lǐng)。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銅頭鐵額,八條胳膊,九只腳趾,個個本領(lǐng)非凡。上古時代九黎族部落酋長,關(guān)于他的身份,有各種不同的解釋。約在4600多年以前,黃帝戰(zhàn)勝炎帝后,在今河北涿鹿縣境內(nèi),展開了與蚩尤部落的戰(zhàn)爭——涿鹿之戰(zhàn),蚩尤戰(zhàn)死,東夷、九黎等部族融入了炎黃部族,形成了今天中華民族的最早主體。河北省涿鹿縣境內(nèi)現(xiàn)存有軒轅丘、蚩尤墳、黃帝泉(阪泉)、蚩尤三寨、蚩尤泉、八卦村、定車臺、蚩尤血染山、土塔、上下七旗、橋山等遺址遺存。具體可詳閱《涿鹿縣志》、《史記》、《水經(jīng)注》等文獻史料,F(xiàn)代建筑有“中華三祖堂”等。
人物簡介
蚩尤,是上古時代九黎族部落酋長,中國神話中的武戰(zhàn)神。
蚩尤曾與炎帝大戰(zhàn),后把炎帝打敗。于是,炎帝與黃帝一起聯(lián)合來戰(zhàn)蚩尤。蚩尤率八十一個兄弟舉兵與黃帝爭天下,在涿鹿展開激戰(zhàn)。傳說蚩尤有八只腳,三頭六臂,銅頭鐵額,刀搶不入。善于使用刀、斧、戈作戰(zhàn),不死不休,勇猛無比。黃帝不能力敵,請?zhí)焐裰淦浦⒌锰旎璧匕,血流成河。蚩尤被黃帝所殺,帝斬其首葬之,首級化為血楓林。后黃帝尊蚩尤為“兵主”,即戰(zhàn)爭之神。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讓人畏懼,黃帝把他的形象畫在軍旗上,用來鼓勵自己的軍隊勇敢作戰(zhàn),諸侯見蚩尤像不戰(zhàn)而降。
形象
《初學(xué)記》卷九引《歸藏·啟筮》云: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黃帝殺之于青丘。其后《龍魚河圖》(《太平御覽》卷七八引)云:“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述異記》云:蚩尤“食鐵石”,“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鬢如劍戟,頭有角”。
而云:“蚩尤兄弟八十人”(《龍魚河圖》)或七十二人(《述異記》)者,則神之蚩尤又類人間一巨人部族。
而《皇覽·冢墓記》復(fù)云:“蚩尤冢,在東平郡壽張縣闞鄉(xiāng)城中(現(xiàn)今山東陽谷縣十五里園鎮(zhèn)),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氣出如匹絳帛,民名為蚩尤旗。肩脾冢,在山陽巨野縣重聚,大小與闞冢等。傳言黃帝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黃帝殺之,身體異處,故別葬之;又傳言:黃帝殺之實一蚩尤部將(山東人),在蚩尤重傷陷絕境處(柳樹莊附近立馬關(guān))舍身換穿蚩尤衣,為主撞山崖自殺。追兵至,辨衣著為蚩尤。真蚩尤葬于涿鹿礬山鎮(zhèn)”;《封禪書》記齊祀八神,“三曰兵主,祀蚩尤”。蚩尤遂終以戰(zhàn)神形象,載入史冊。
傳說
中國歷史上,春秋時期以來的古籍對蚩尤傳說的記錄相當(dāng)豐富,但常有矛盾之處。根據(jù)這些記錄,蚩尤是上古時代九黎部落的領(lǐng)袖。學(xué)者依照《逸周書》、《鹽鐵論》推測蚩尤屬于太昊、少昊氏族集團。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可能是八十一個部落之意,一說七十二個),驍勇善戰(zhàn),勢力強大。
相傳蚩尤面如牛首,背生雙翅,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lǐng)。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銅頭鐵額,八條胳膊,九只腳趾,個個本領(lǐng)非凡。
古籍中提及蚩尤最多的,是其與以黃帝為首的部落聯(lián)盟展開的激戰(zhàn),具體情況有三說。第一說見于《史記·五帝本紀》,即黃帝在阪泉之戰(zhàn)中戰(zhàn)勝炎帝后,蚩尤作亂,黃帝又在涿鹿之戰(zhàn)中擊敗蚩尤,從而鞏固天子之位;
第二說見于《逸周書·嘗麥篇》,即蚩尤驅(qū)逐赤帝(炎帝),赤帝求訴于黃帝,二帝聯(lián)手殺蚩尤于中冀;
第三說見于《山海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即蚩尤作兵攻伐黃帝,黃帝令應(yīng)龍迎戰(zhàn),雙方在冀州之野大戰(zhàn),蚩尤兵敗被殺!
盡管各說略有差異,但蚩尤與黃帝曾經(jīng)交戰(zhàn)是無疑的。戰(zhàn)爭過程則更為曲折,且極具神話色彩。蚩尤善戰(zhàn),“制五兵之器,變化云霧”,“作大霧,彌三日”,黃帝“九戰(zhàn)九不勝”、“三年城不下”!遏~龍河圖》載黃帝“不敵”蚩尤,“乃仰天而嘆,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即依靠女神“玄女”的力量方才取勝。一說黃帝借助風(fēng)后所作之指南車方在大霧中辨明方向,獲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