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中之句雖然直白淺易,但卻哀婉動人。李煜被稱為詞中之帝,當之無愧。李煜因此“絕命詞”而結束了四十二年的人生客旅生涯,亦因此而名傳千古。
李煜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些英雄大氣的帝王相比,他只不過是一個既算不上圣明,也稱不上昏庸的亡國之君。但與中國歷朝歷代的亡國之君相比,李煜或許更能博得一些同情和理解。作為“后主”的他,在繼承祖宗基業(yè)時,南唐在北方強國崛起的五代十國時代之末,已如歷史長河中的一葉孤舟,風雨飄搖。而力挽狂瀾的重任,本應擔在他的兄長李弘冀,一個野心勃勃,為了爭奪太子之位,竟敢大膽毒殺皇叔的果敢人物身上。但似乎只想偏安一隅,滿朝文人墨客的江南小國,在氣數(shù)將近之時,并不需要這樣一位勇武的國君。李弘冀的突然暴斃,讓一直隱居避禍的李煜繼承了皇位。
李煜的傳奇人生,還要從他的出生說起。那一年,他的祖父李昇剛好被禪位稱帝,并襲承唐為國號。但大唐盛世的舊夢遠矣,南唐注定只是這個讓人產(chǎn)生向往的偉大皇朝,在五代十國回光返照的殘影。李煜生于傳說中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的七月七日,人們俗稱這一天為“七夕”。古詩云: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生于這個頗具浪漫愛情色彩的日子,是否預示著李煜會像歷朝末代君主一樣,因沉溺于兒女情長而導致亡國?與傳說中的桀紂不一樣,李煜雖然風流,但卻不荒飲;雖然耽于宴樂,但卻不暴虐。南唐雖亡于他的治下,但卻是最后被宋所滅的國家。當然,錯殺忠臣良將,是加速南唐滅亡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