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天珠是否入藥不再懷疑,但對天珠的制作心存疑問,畢竟在科技非常發(fā)達的今天,仍無人能復原老天珠的制作工藝。北京有一藏醫(yī)院的藏族醫(yī)生,每次用殘損天珠入藥時,不是簡單的用人工或機械法磨成粉沫,而是先進行消毒,這個過程需要一兩天時間,如果是黑白分明的珠子,顏色會大為淡化。再配以特殊藥水,兩三天后會化成粘稠狀的物質(zhì),這時天珠才可以配入其它藥物之中。消毒和稠化過程,是非常保密的,只在密室制作。我們和他作為一般朋友,只能看到買好要入藥的殘?zhí)熘,只能看到消毒后的天珠和最終炮制出來的粘稠狀的物質(zhì)。舉這個例子,主要是請廣大天珠收藏愛好者進行逆向思考,在機詸n墑焓保熘櫚墓歐ㄖ譜饕嗷蚩梢云埔,核G虻,抠犐?ldquo;鹵水點豆腐”式一物降一物的方法,配方材料在西藏當?shù)乜隙ㄓ,不一定是臺灣香港珠商講的、以及現(xiàn)代假天珠必須進行1400℃高溫的燒制,這只是大膽猜想。
根據(jù)狄克遜氏的鑲蝕瑪瑙五類分類法,天珠的制作方法有型一及型二乃至三、四、五等分類。但藏區(qū)的藏民并不以此方法做分類,因藏民認為不同地區(qū)、年代及不同制法而有不同差別而已。此法乃是方便藏區(qū)以外之收藏家做區(qū)別之用。其制造方法步驟如下:
1.以型一天珠來說,是以堿水、白鉛或洗滌堿等涂料,涂在未經(jīng)處理的天然瑪瑙上,加熱一次即成。許多美索不達米亞及印度古珠,壽珠即是以此法制成。此種天珠再經(jīng)過相當時日后,會逐漸褪色,大體需要數(shù)百年的時間。
2.型二天珠的制作方式,并無具體實證,因其實際制作方法已失傳,當前仍無百分之百確定無誤的說法。傳說,型二至純天珠是文殊菩薩從天灑下的寶石,或是住在地底的天珠蟲硬化而成。目前比較科學的猜測是用堿水、白鉛或洗滌堿涂在整塊瑪瑙上,加熱使之白化后,根據(jù)圖案設(shè)計涂上硝酸銅,然后再加熱變成黑色圖案,再經(jīng)特別拋光程序后便大功告成。大部分型二天珠經(jīng)歷了數(shù)千年,顏色還是不易剝落,現(xiàn)在依然可以見其圖案對比鮮明,這便是為何特別珍貴的緣故。許多好的型二天珠藏品也多落入歐美國家中,原因是近年來密宗在世界影響力日增,所以原本就不多的老天珠分散在全世界收藏家及博物館中,因此難得一見,更顯珍貴。
3.型三天珠是選取一顆打磨成珠型的天然瑪瑙,涂上加熱了之后可以形成黑色線條的一種涂料,然后再加熱,其過程和型一天珠之制作方式相反,這種天珠在印度產(chǎn)量較多,年代也頗為久遠。目前國內(nèi)許多仿珠也是以此種方式制成,加上細度拋光,可以假型二天珠的樣子,不可不察。
4.型四天珠也同等于至純天珠,也是非常珍貴的,其制作的方法是將白化瑪瑙用的涂料涂在瑪瑙中間部分,其兩端保留不做任何處理,加熱后使中間便成白色,然后在白色的部分再涂上加熱后形成黑色的涂料,再次加熱,特殊拋光就成了型四天珠。
5.型五線珠同樣可稱為線珠,但制作方法不一樣,同樣是在兩端不做處理,在中間部分同時涂上白化及黑化的物質(zhì)進行加熱,就能得到此種鑲蝕瑪瑙,但是這類線珠只有薄薄一層線條且有剝落的感覺,品質(zhì)跟型四差很多,建議不收藏。
旁系或崩系:是指印度、尼泊爾、不丹等也是佛教圣地的天珠做法,或是比1300年前更早,或是型一、型二做法。一般人所知的都是西藏1300年前左右的做法,認為那個時候是技術(shù)最純熟的時期。與2000多年前質(zhì)地油潤印度壽珠相類似的瑪瑙質(zhì)地珠子,歸類于崩系天珠,如黑白珠、足球珠、紅黑玉髓線珠等,以與藏系至純天珠相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