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亞洲比成一匹馬,那么安那托利亞高原,就是那馬頭。馬頭撞到歐洲的屁股,鼻子裂開一條縫,這縫就是博斯普魯斯海峽。而留在歐洲的鼻尖部分,也就是土耳其的歐洲部分。
“像一匹烈馬,從亞洲狂奔而來,一頭撞進歐洲大陸“,土耳其著名詩人用生動的語言,形象地描述了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及其國土形狀:如果把亞洲比成一匹馬,那么安那托利亞高原,或稱小亞細亞,就是那馬頭。從地圖上看,土耳其的地形活脫脫就是一個馬頭形。馬頭撞到歐洲的屁股,鼻子裂開一條縫,這縫就是博斯普魯斯海峽。而留在歐洲的鼻尖部分,叫特雷斯(Thrace),也就是土耳其的歐洲部分,占全國面積的3%。不過可別小看這3%,它可是決定了土耳其這個國家的性質和地位。正如土耳其副總理兼外長阿卜杜拉·居爾所說,土耳其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一腳在歐洲、一腳在亞洲。用中國話說叫“腳踩兩只船”。其實能做到腳踩兩只船,是好事,是一種優(yōu)勢。還有一句中國話叫“左右逢源”,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世界在一體化,語言也需要進化。過去貶義的,今天未必不能是褒義。話說這整個馬頭,好似浸泡在海里一樣:北邊頭上頂的是黑海,西邊是馬爾馬拉海、博斯普魯斯海和達達尼爾海三個內海,西南靠著愛琴海,南邊坐著地中海,也因此造就了它漫長的海岸線和如詩如畫的海景。村上春樹花了一個月,才走完它的黑海沿岸。不知是時間不對,還是季節(jié)不對,或者是情緒不佳,總之在大作家的《雨天炎天》里看不到他在描寫希臘時的熱情和浪漫,字里行間充滿了壞情緒。建議想來土耳其旅游的人千萬別帶這本書。
長約1660公里、寬約550公里、總面積約8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在中國人看來夠小的,但在歐洲,它相當于英國和法國之和!近7000萬的人口也只有德國可以抗衡。這等塊頭,是闌歐洲人掂量掂量的了。
按自然地理劃分,土耳其分為七個大區(qū)。
黑海地區(qū),指北部黑海沿岸地區(qū),約占全國面積的六分之一。此區(qū)多山,森林茂密,約占全國森林面積的四分之一。該區(qū)以農業(yè)為主,玉米是主要農作物,榛子、茶葉和煙草也是本區(qū)特產。
馬爾馬拉地區(qū),包括土耳其的歐洲部分和安那托利亞的西北部。雖然面積最小,人口卻最稠密,是土耳其最發(fā)達的地區(qū)。
愛琴海地區(qū),包括愛琴海沿岸和西安那托利亞地區(qū)。盛產煙草、棉花、葡萄和橄欖,為國家貢獻了大部分農業(yè)產值。
地中海地區(qū),在安那托利亞南部。托羅斯山脈在此突起,在山麓以南形成了肥沃的低谷,使其成為著名的農業(yè)區(qū),棉花、柑桔、蔬菜、香蕉等是主要產物。
中部安那托利亞地區(qū),平均海拔在100-1200米,是安哥拉羊和綿羊的主產區(qū)。
東安那托利亞地區(qū),為最大和海拔最高區(qū),平均海拔在1500-2000米,人煙稀少,主產小麥和大麥。
最后是東南安那托利亞地區(qū),多為荒地,耕作主要靠引水灌溉,是土耳其主要的產油區(qū)。著名的GAP綜合項目,即東南安那托利亞綜合水利項目就在此地,土耳其最大的水壩阿塔圖爾克大壩也坐落在此。
按行政劃分,土耳其共有82個省份。但省都很小,且主要負責教育、治安、醫(yī)療衛(wèi)生等,經濟職能主要還是在市zf。省長由中央zf任命,更多的是榮譽職位;而市長都是民選產生,掌握實權。
怎樣形容土耳其呢?土耳其人說它是“多樣化的一致,一致的多樣化”(VarietyinUnity,UnityinVariety),西方人說它是地球的十字路口,朱镕基總理形容它“一水融通南北,二橋橫跨東西”。本人用最直白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認為“獨特”兩個字大概最能概括土耳其的特點了。
首先,在地理位置上,它不東不西,說它東西橫跨歐亞大陸、南北縱貫黑海和地中海,好像地球的中心,可《圣經》上卻又明明白白寫著地球的中心是耶路撒冷。它明明大部分在亞洲,卻又處處以歐洲國家自居(幸虧歐洲國家同意它參加歐洲的體育活動,特別是足球賽事,要不中國足球沖出亞洲又多一強敵)。
其次,以民族論,它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突厥或匈奴,被漢唐趕至西域,卻找了這么塊好地方留了下來。經過與當地及周邊國家逾千年的混合交融,形成了今天不東不洋的人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