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是生活方式的變遷。清末民初的時候,江南的文人在文化界教育界的影響比較大,文人這個階層的喝黃酒風氣一定程度上也帶動了黃酒的普及。黃酒一般不干杯。“干杯”也是一個外來的身體儀式,我記得有一篇回憶錄講的就是俄羅斯人評價當時的中國人喝酒:中國人喝酒很奇怪,端起杯子來,也不碰杯,在空中讓一下,說一句“請”,小抿一口又放下。整體來說酒風是比較恬淡優(yōu)雅的。當然也有拼酒的場面,我在唐魯孫的書里看文人拼黃酒,都是按斤算,酒量好的都在5斤以上。有點扯遠了。
不過,在江浙一帶,黃酒其實并沒有斷過。既有自釀的,也有酒廠的。夏天喝啤酒多,冬天好多人家就喝壇裝的黃酒,燙一下喝,F(xiàn)在很多人都在談“黃酒復興”,會稽山、古越龍山等品牌也開始在全國推廣,但總體比例還是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