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日期看準了,就在那天隆重舉行“上梁”儀式,在這之前已經經歷了近三個月的準備,就是為了這一天的到來。至今還記得家鄉(xiāng)新屋“上梁”很有特色:我們家按家鄉(xiāng)習俗,選定好了“黃道吉日”,并通知嘎嘎、舅媽、姨……各四路的親戚前來,還有左鄰右舍紛紛前來。
放在稻場修正好的梁樹,安安穩(wěn)穩(wěn)地放在哪兒,木匠師傅在梁木中央鑿個眼,用紅布包上朱砂、茶葉、米,滴上酒塞在眼內,并用銅錢將一塊紅綢釘在屋梁下的正中間。在梁木兩頭倒?jié)M土家釀制的白酒,只見我父親向魯班尺和墨斗點燃蠟燭、燃起火紙,磕頭敬禮。木匠師傅邊包邊說:“不提紅綾猶自可,說起紅綾有根生。昔日董永行大孝,天上仙女下凡間。二姐織來二姐板,三姐四姐去梭板。五姐六姐登程坐,七姐八姐牽梳織?椘鸺t綾三丈三,拿到長街去換錢。主家見他紅綾好,買回家中包棟梁。前頭大包諸侯府,后來又包宰相堂。左邊又包金銀庫,右邊又包玉米倉。”
到“升梁”的時候,堂屋二面山墻上,各豎著一架十七八步的木梯子,由兩位師傅領頭,還有幾個人配合,將中梁沿著東西兩頭設置的木梯,逐級向上提升。匠師們困賀道:“手攀雙龍,腳踏云梯,步步登高,節(jié)節(jié)升起,上一步一勞永逸,上二步兩議太極,上三步三生佳運,上四步四平八穩(wěn),上五步五彩繽紛,上六步六合同春,上七步七星高照,上八步八面光明,上九步聞名九霄,上十步百事順心。”在上梁的過程中,最富有情趣的就是拋梁包兒。只見父親把早已準備好的用面粉做成帶紅點的包子,還有糖利送上屋脊,由師傅在屋梁上向下面眾人拋散,云集而來的親朋好友爭先恐后相互哄搶、角逐。兩位師傅在梁上邊拋邊說:“站在梁頭高又高,手拿面包把梁拋,一拋五谷大豐收,二拋四季把財招。
我干了貪小便宜的鄰居 火熱的鄰居爬上我的床
當然,我還記得,在別人家做新房上梁,其儀式中的詞兒是:東邊一朵紫云起,西邊一朵紫云來,主家坐在銀山上,兒子兒孫發(fā)大財。主家端出酒和糖,要請弟子來上梁。弟子誠恐誠惶,請來魯班幫忙。魯班到此與主家上梁,我魯班腳踏云梯步步高,主家脫了藍衫穿紫袍,一上一舉成名早,二上二龍來搶寶,三上三元及第,四上四季發(fā)財,五上五子登科,六上六合同春,七上七星朝斗,八上八仙過海,九上九星高照,十上十全十美。上了一川又一川,主家兒孫做高官,我今登上屋梁頭,主家兒孫中公侯。”
……
本來在老家發(fā)生的這件事,至今已有了五十多年啦,但是,它就像有一根紅繩時時系在我的心頭,時不時的總在我的心房泛起漣漪。
現(xiàn)在隨著人們物資財富的日益豐富,科學技術日益發(fā)達,人們的居住觀念也在發(fā)生變化。土家人現(xiàn)已采用水泥磚、預制板等新型材料造房,內用涂料粉刷,外用瓷磚貼面,已去掉了許多傳統(tǒng)建房方式,只在喬遷新居時,親朋好友前往祝賀。但古老的土家習俗文化根深蒂固,永遠烙印在我的心中,這一古老的習俗將通過我們這一代人,一代一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