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雞肋的故事
楊修作為三國時期有名的才子,他的一生有著非常多精彩的故事,其中比較經(jīng)典的除了他那些個拆字的故事之外,就是“楊修雞肋”的這個故事,那么這個故事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楊修又是怎么和雞肋聯(lián)系在一起的呢?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曹操攻打劉備漢中的時候,當時在漢中劉備的兵力很強,正是劉備最鼎盛的時候,曹操來晚了,沒有地理優(yōu)勢,被劉備死死守住,曹操久攻不下心里也很煩躁,他心里也知道繼續(xù)僵持下去未必能夠打下漢中,在想是不是應(yīng)該退兵了,但是這么無功而返也是讓曹操非常不甘心。
正好是在吃飯的時候了,曹操正在吃著雞,一個士兵就進來請示曹操,今晚的口號用什么,曹操正好看到了盤子里的雞肋就說“用雞肋吧”,等到口令傳下去修知道的時候,楊修就開始準備行李了,不少士兵看到了也就跟著一起整頓行李,這件事被當時的中軍主將夏侯惇知道了就問楊修為什么這么做,楊修就告訴他:“丞相運用了雞肋來做口號,雞肋這種東西吃著沒有什么味道了,但是丟掉又非?上,這個雞肋說的就是漢中啊,可見現(xiàn)在丞相心中已經(jīng)有了退兵的心思,而且我軍的糧草已經(jīng)不多了,估計馬上就會退兵,F(xiàn)在收拾一下,到時候就不會慌亂了。”那些個將士也都覺得楊修說的很有道理,所以都回去收拾家伙了。
等到曹操出來巡視的時候看到自己的士兵都已經(jīng)準備回去了就非常憤怒,知道了詳情之后就以擾亂軍心為由殺了楊修,其實楊修確實是該死的,你再聰明,行軍打仗這種事情在主帥沒有下達明確指令的時候勸自己人準備退兵,無論放在哪個年代都是該殺的。
楊修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東漢末年,楊修是曹操軍營中一名軍師,為人聰明有謀略,在曹操四處征戰(zhàn)的時候,楊修給了很多有利的意見和策略,曹操也很信任楊修,很多事情都與之商討,但是,楊修最后還是死在了曹操手中,很多人都不理解,曹操殺他是為何?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楊修之死的根本原因?
楊修(175年—219年),字德祖,司隸部弘農(nóng)郡華陰(今陜西華陰)人,太尉楊彪之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文學家。楊修為人恭敬,學問淵博,極聰慧,建安年間(196—220)被推選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改人丞相府倉曹屬主簿。史載,“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nèi),事皆稱意”。
楊修是曹操陣營當中的一名軍師級人物。楊修從上倒下都幫著曹操治理。按說這么一個聰明的人物怎么會被主公所殺呢?其實楊修之死的原因怪他自己,太能讀懂主公的心思又不知變通還大肆宣揚,冒犯了主公必然要死。
史書.記載楊修之死是被曹操所斬。楊修經(jīng)常教曹植怎么回答的好曹操的問題,只要曹操問他問題,曹植就依照楊修教他的地回答。曹操問曹植軍國大事,曹植對答如流。曹操心中非常疑惑。后來曹丕暗地里買通了曹植府中下人,偷著來告訴曹操。曹操見了大怒說:”匹夫居然敢來欺騙我!”那時就有了殺楊修的心思,如今就借惑亂軍心的罪名殺了他。楊修死時才三十四歲。正因為如此,楊修可謂是參與了奪嫡之爭,這也是楊修之死的原因之一。
楊修之死的原因有三個
1、曹操嫉妒他的才能
楊修之死的原因最大一個就是曹操嫉妒他的才能。因為楊修總是能讀懂曹操的心思,作為一個主公如果不保持一份神秘那還怎么當主公?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慮到留他在身邊終不免造成禍患,總想找一個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殺掉。這大概是許多人的共同看法。
2、恃才放曠
為顯示自己的聰明才智,置軍紀于不顧,一聞“雞肋”就自動收拾行裝,并煽動其他人也作歸計,因此,他的被殺是咎由自取。明代李贄點評《三國演義》時對這件事曾寫道:“凡有聰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殺其身也。”即有此意。
3、參與奪嫡之爭
由于楊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爭奪接班的斗爭之中,在曹丕已經(jīng)得勢的情況下,他必將成為這場斗爭的犧牲品。曹操為身后接班人的安?紤]必定會殺掉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