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是春秋時代哪國人
小編告訴你
屈原是春秋時代楚國人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羋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又在《離騷》中自云:“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出生于楚國丹陽(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內(nèi),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中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的出現(xiàn),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唱的新時代。
他創(chuàng)立了楚辭,也開創(chuàng)了“香草美人”的傳統(tǒng)。戰(zhàn)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nèi)政外交大事,吳起之后,在楚國另一個主張變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他主張對內(nèi)舉賢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lián)齊抗秦。后因遭貴族排擠,被流放沅湘流域。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為何會自殺?楚國在政治上失敗,而作為楚國的君王楚王卻也是很昏庸,這也是不是導致了屈原要投江自殺呢,對此屈原為什么投江自殺,屈原跳的是什么江到底如何?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聲明:圖片由網(wǎng)友上傳,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敬請告知
屈原為什么投江自殺,屈原跳的是什么江
屈原為何被流放
先來說說屈原第一次被流放的原因吧。當時,屈原官拜左徒,而且身兼多職,他在職期間體恤百姓疾苦,主張變法削弱貴族勢力,然而貴族數(shù)量龐大,勢力強大,非他一人之力能動搖,所以最終他抵不過貴族勢力,遭到陷害而被流放,這便是屈原第一次被流放。
屈原第一次被流放是因為奸臣在楚王面前說屈原壞話,而楚懷王昏庸,竟信以為真,于是將屈原流放。那么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是因為什么呢?
公元前299年屈原第一次流放歸來,三年后,懷王死于秦國,屈原一直主張不要與秦國議和,而是與秦國保持距離,雖然這次事件讓秦楚斷交,但是后來迫于秦國壓力,楚國不得已還是要與秦國議和,屈原再三勸諫終無用,最終反而因為不忠不義而被流放。
其實這一次,屈原說的也是對的,不與秦國議和,或許楚國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屈原正是知道這一點所以一直努力勸諫?上绱酥已员凰檔墑譴竽娌壞潰員懷踉俅瘟鞣擰?/p>
其實屈原兩次流放都是因為忠言逆耳不中聽,所以被怪罪下來遭受流放的懲罰。第一次勸諫,楚王不聽,結(jié)果敗在秦國之下,被迫割讓土地。遭受失敗之后楚王才知道屈原說的是對的,因此又重新任用屈原?墒,第二次誤會屈原就導致楚國首都被秦國占據(jù),如此巨大的損失讓楚國幾近滅亡,此時楚王想要再任用屈原已經(jīng)沒有機會了
屈原投江自殺的原因
1、政治上的失敗,屈原是個大政治家、詩人,并且他在楚國還是皇族,所以,在當時的楚國他還是比較受重用的,可以跟楚王同朝議事,并且還掌管著接待“外賓”的權(quán)利,可以說,當時楚王還是比較依重屈原的,不過,屈原這個人呢,辦事兒不知道迂回,遇到什么看不慣的事情和有錯誤的朝臣,往往正面與其沖突,這樣一來,結(jié)怨甚深,屈原還是個替老百姓著想的開明官吏,這也與當時的腐敗格格不入,因此,朝中上下都與其意見相左,很多人在楚王面前說他的壞話,結(jié)果,他的權(quán)利漸漸被楚王削弱了,就是這樣,屈原也沒有吸取教訓,還是寫詩嘲諷當時的時政,這更增加了當權(quán)者對他的不滿。
2、楚王的昏庸,楚王(也就是楚懷王)可以說是個大胡涂蛋,好壞不分,是非不辯,當時秦國有個相國叫張儀,去楚國離間楚齊之間的關系,答應以六城相酬謝,大約有六百里土呀,這是很大的地盤了,楚王便答應下來,并滿派人到齊國當面唇罵齊君,就這樣,楚齊失合,當楚王派人接收這六百里土地時,秦國翻臉了,只給了楚國六里土地,楚王大怒,重新重用屈原去齊國說合,另一方面,發(fā)全國之兵與秦國交戰(zhàn),結(jié)果大敗而歸,但楚王還是不算完,非報這一箭之仇不可,可是楚國的大片土地都被秦國給奪了去,這時候,楚王派使臣去秦國講和,并且愿意割讓土地給秦國,目的就是要張儀。張儀自愿到了楚國,被楚王關進了大獄,本來殺張儀是可以平息楚國的民怨的,可是張儀很聰明,他用重金賄賂楚王的愛妃,在女人的枕邊風下,楚王放歸了張儀,屈原那時正好從齊國趕回,見到楚王便當?shù)钯|(zhì)問楚王為什么不殺張儀?楚王這才明白過來,派人去追,已經(jīng)追不上了。秦國當時的國君駕崩后,新君繼位,請楚王參加大會商量事情,屈原極力反對楚王去參加,因為屈原知道這是秦國的一計,楚王只要去了,就肯定會被扣下,而這時,楚王的兩個兒子,卻一至贊成楚王去,其他的大臣也贊成,屈原當時甚至都扯著楚王的衣服不讓他走,可是楚王就是聽不進去,他認為,秦是大國,不會背信棄義,而他一到約會地,就被秦給扣了,這位楚王,從此就再也沒有回到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