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月15日,曹杰去世,享年九十九歲,骨灰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大舅胡旭介
胡仲持生一子胡序介,兩女胡德華(序昭)、胡令升(序高)。胡序介曾在國家出版總署干了兩年多的秘書工作,后工作于天津南開大學。
大姨胡德華
胡德華(序昭)、胡令升(序高)姐妹二人,在抗戰(zhàn)期間在寧波四明山區(qū)參加過新四軍三五支隊的工作,后被派遣至上海從事地下工作。胡德華曾歷任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社長、團中央書.記、全國婦聯(lián)書.記處書.記等職。
大外公胡愈之
胡愈之(1896年-1986年),原名學愚,字子如,筆名胡芋之、化魯、沙平、伏生、說難等,紹興上虞豐惠鎮(zhèn)人,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具有多方面卓著成就的革.命學者,一生集記者、編輯、作家、翻譯家、出版家于一身,學識淵博,是新聞出版界少有的“全才”。
早年創(chuàng)建世界語學會與沈雁冰等成立文學研究會。1922年初參加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檔。1935年后參加上海文化界救亡運動,為救國會發(fā)起人之一?箲(zhàn)勝利后,在海外宣傳檔的方針政策,建國后,曾任《光明日報》總編輯。曾任新中國首任國家出版總署署長,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和全國政協(xié)常委。
胡舒立,女,1953年生于北京,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2009年11月辭去《財經(jīng)》雜志主編,就任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擔任院長。胡舒立女士現(xiàn)任財新傳媒總發(fā)行人兼總編輯、財新《新世紀》總編輯,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人物關系:祖父曹杰,父親曹奇峰,母親胡令升,姐姐曹佐雅,丈夫苗棣。外公胡仲持,舅舅胡序介,姨媽胡德華。大外公胡愈之。
胡舒立四舅父之子胡序威撰文回憶:
二爹胡仲持的女兒胡德華(序昭)曾在1938年就讀于春暉中學,因戰(zhàn)事逼近而輟學。短暫的白馬湖學習給她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其妹胡令升(序高)曾于1944年就讀于上虞南鄉(xiāng)泰岳寺春暉中學。她們姐妹兩人抗戰(zhàn)期間曾進入四明山區(qū)新四軍三五支隊工作。后來受檔的派遣,先后回到上海從事檔的地下工作。
建國后,胡德華歷任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社長、團中央書.記、全國婦聯(lián)書.記處書.記等職。胡令升曾任《工人日報》編委,因癌癥早逝。留下兩個女兒:長女曹佐雅在美國獲博士學位,今在圣地亞哥州立大學講授中文和中國文學;次女胡舒立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現(xiàn)任《財經(jīng)雜志》主編。
令見新聞報道中提及:
家族的血脈給胡舒立注入了新聞的基因。其大外公是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胡愈之,中國新聞出版界的開拓者。外公胡仲持也是新聞出版的老前輩,中國近代名報《申報》的編輯及翻譯。母親胡令升則是《工人日報》的編輯。盡管有消息說胡舒立對這樣的血脈不以為然,但確實使她獲益良多。
在一段見諸JamesMcGregor所著的《十億消費者》的描述中,1953年出生的胡舒立在19歲時敲響了一扇影響她日后一生的門——江蘇阜寧圖書館管理員、中國著名戰(zhàn)地記者惲逸群的房門,在“文革”中被貶的惲逸群“像快要淹死的人突然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樣”歡迎胡舒立,不僅傾囊而授自己多年的知識,還把對中國政治、官僚系統(tǒng)的了解詳細解釋給她,為困惑的胡舒立指引方向。胡舒立的職業(yè)征程始于體制內的《工人日報》。
1983年后,她因一組關于華北油田的揭露性報道初露頭角。1992年,在第一份全國性商業(yè)報紙《中華工商時報》擔任國際版編輯。
1998年,王波明決意創(chuàng)建一個更面向大眾的財經(jīng)媒體,他找到了當時被譽為中國最好的財經(jīng)記者的胡舒立,后者提出了直至今日都是中國媒體環(huán)境下的超前要求——每年近兩百萬元的記者工資以確保記者誠實,全權負責所有內容,采編獨立不受廣告經(jīng)營影響。王波明以罕見的氣度全部答應。《財經(jīng)》就此誕生。
更有網(wǎng)文稱胡舒立是老舍之女,由于無可取證,僅供參考,不予取信,有興趣的自行搜索《清明時節(jié)宿命輪回祭胡舒立遭遇“桃花劫”》
財新網(wǎng)所隸屬的財新傳媒成立于2009年12月,由原《財經(jīng)》團隊組成。原《財經(jīng)》主編、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胡舒立女士任財新傳媒總編輯,原《財經(jīng)》副總編輯楊大明任財新傳媒副總編,原《財經(jīng)》執(zhí)行主編王爍任財新傳媒主編。原《財經(jīng)》總經(jīng)理吳傳暉任財新傳媒總經(jīng)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