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是中國古典藝術的高峰之一,但實際上俑是一種商朝開始大為流行的古巫術用品。當我們?nèi)タ幢R俑的時候,應該進一步了解到這種“藝術品”背后的巫術實質(zhì)。
有人不建議很小的孩子(尤其3歲以下)去看兵馬俑。還有人建議,一生不要去看超過三次兵馬俑。這些觀點的對錯,黑本子很難說清,但兵馬俑確實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簡單。
始作俑者,是孔子留下來的成語之一。這是一個貶義詞。全文是:‘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有趣的是,這段話并非記載于《論語》而是記載于《孟子》。孔子作為圣人,一生很少談神鬼,子不語怪力亂神,但實際上藱n穌餼浠暗目資ト瞬⒉皇遣渙私夤至β疑,只蕼\鲇誥臃繅塹目劑慷蝗ニ怠Y鋼員豢資シ炊,首先是外表像人,让圣葼q芯醪蝗室,但蕦上还有另一各|潁飧鱸虻母駒謨谫傅降資鞘裁礎?/p>
現(xiàn)在文俗學認為,俑就是木、陶所做的像人或者動物的一種器具。但事實上俑有兩種,一種是這樣純粹的“工藝品”,而另一種完全是巫術用品。而后者,才是俑最早的用途。當決定做俑的時候,需要先找到所需要的人,通過命理推算出適合的人,找到這個人后依照他/她的外貌做出俑。很多人可能不清楚,大部分今天能夠看到的俑都是中空的,幾乎沒有實心的俑。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俑的本質(zhì)就是要存放東西。
俑被做好后,與這個俑外表一樣的人,就會被進行處理。在商朝以及更遠古的時代,這個人的魂魄會被生生逼出體外而引入俑中。進入俑中的魂魄永遠無法解脫超生,換言之如果俑不被從外面解開封印,這個魂魄是出不去的。而只有這樣封印了魂魄的俑才是商代以及更早的奴隸主所需要的。一般來說,俑的用處很清晰:鎮(zhèn)厭,F(xiàn)在看到的俑大多用于陰宅,其實在更早的時候用于陽宅的俑也是有的。而且直到今天,在一些云貴地區(qū)兄弟民族的文化中還能看到痕跡。在云南,許多兄弟民族會用犬做犬靈。本身一些這里的民族就有狗信仰——認為神犬盤弧是他們的祖先。這些狗會被特殊培養(yǎng),然后它們的魂魄會被存放于陶器之中,用于辟邪、鎮(zhèn)宅。這就很類似于遠古時期中國的俑文化。內(nèi)部存儲著魂魄的俑,被當時的奴隸主視為必備的器具,也是富貴的象征。在古老的記錄中,曾有專門用孩子魂魄做俑以祈求壽元的古老巫術,這些巫術大多產(chǎn)生于奴隸制時期,因為那個時代,奴隸并不被當做人,而是當做財產(chǎn)和材料對待。
這正是俑真正的含義,換言之,每一個俑里,其實理論上是應當有一個悲慘的魂魄被封印的。就算這種古老巫術并沒有那么神奇(假設魂魄封印不進俑)起碼每一個俑真正對應的那個人,往往結(jié)局不會很好,F(xiàn)在可以確定的一個史實,是秦始皇身邊有許多方士,其實在周代尤其是東周開始,俑更多地被發(fā)展為純粹的“工藝品”,而不僅僅是巫術法器。雖然沒有史料可以支撐,但考慮到以秦始皇的性格和他身邊方士的實力,秦始皇的兵馬俑,應當不僅僅是“工藝品”。我們簡單看一下秦始皇的兵馬俑到底做什么用,歷來有三大觀點:
在陰間保護秦始皇。
對盜墓者會形成某種詛咒。
為了滿足某種儀式感,顯示尊貴。
如果是第三種情況,實際上活人殉葬更能顯示地位。而事實上,胡亥也是這么做的,他幾乎讓所有的沒有生育的嬪妃、宮女“從死”秦始皇。從這個角度來看,兵馬俑如果僅僅為了第三種可能,有些顯得多余甚至“非所用”。
而無論第一種還是第二種可能,這都注定兵馬俑一定是巫術用品,而非簡單的工藝品。
所以合乎邏輯的推測之一,就是兵馬俑是擁有封印魂魄的巫術用品。這也是一些人不建議別人頻繁前往去看兵馬俑的原因。曾有人發(fā)現(xiàn),在一些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俑內(nèi)部(打碎后)里面是有人命和類似八字的信息的。這其實可以與現(xiàn)在的許多術法進行聯(lián)想,直到今天某些門派的引魂術也是需要這些關鍵信息的。換言之,這些俑是巫術用品的可能性極高。如果去過陜西看兵馬俑的人,應該有一種感覺,在兵馬俑的大廳里,其實有時候會有奇怪的感覺。關于去看兵馬俑而有奇怪感覺的事情,在網(wǎng)絡上其實非常多,大家可以自信查閱。但是不是說,去看兵馬俑一定很危險呢?黑本子認為并不是這樣,因為兵馬俑每天會有大量的人流去觀看,這是強大的陽氣,就算有奇怪的東西面對這樣強大的陽氣場,也很難有所作為。不過我聽說另一個說法,是命格特殊的人,有可能在兵馬俑那里遇到一些靈異事件。尤其是體虛的人,其實不要常常去那里,去一次簡單看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