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傳奇,河北大平原,土壤肥沃,物產(chǎn)豐饒,盛產(chǎn)小麥,玉米,紅薯和花生。但是理子來后,所有的平靜都被打碎,自那時起,這里的青壯年開始投奔抗日隊伍。
五年了,鬼子的燒殺掠奪,把爺爺逼成了游擊隊長,雖然村里的地道已經(jīng)連成了片,但是,每次鬼子前來掃蕩都有很多人被搶殺。
特別是秋風起,麥子成熟之際,那是一年中最繁忙的日子,也是理子頻繁掃蕩的時刻。
父親是老大,早早成為家中的壯勞力。割下的麥子在場面上垛得高高的,直指蒼天。豐收的日子里飄散著少有的喜慶,奶奶將家里唯一的雞殺了,給勞力補身子。
爺爺埋頭吃著飯,心里盤算著,秋收后,他就要走去打鬼子了。奶奶不準他離家,他只能偷偷地出走,他將兩件粗布汗衫塞進包袱,還塞了兩個玉米面貼餅子和一雙草鞋,然后,他把包袱藏在院子里的秫秸稈下面。
夜深人靜時,爺爺悄悄離開了。星棱下,他氣喘吁吁拼命趕路,大約走出二里地時,爺爺被玉米地里竄出來的黑影一腳絆倒,他定睛一看,竟然是村子里的三叔。
“三叔,你這是干嘛?”
“我截你回去,你媳婦讓我來的,她說你如果不回去,她就用鐮刀抹了脖子。”后背一股冷汗冒出,爺爺打了一個寒戰(zhàn),他知道奶奶的脾氣,話說到這個份上,她一定會照做的。
爺爺看見三叔手里握著的鐮刀在月光下銀光閃閃,問道:“你帶著鐮刀干嘛?”
“你不跟我回去,我只好搞傷你的腿,這也是你媳婦交代的。”他甕聲甕氣地說。
爺爺沒話可說,只好悻悻地跟著三叔回到了村子。
爺爺回去后,奶奶不再追究,仿佛一切都不曾發(fā)生似的,但爺爺心里明白,樹欲靜風不止,媳婦心里有事藏著呢。
奶奶個頭很高,寬寬的肩膀,他比爺爺大六歲,在家里說一不二。她有三個兒子,卻只有一個丈夫,她無論如何不能讓丈夫離家,不知為什么,她一直認為,男人只要離開家了就永遠不會再回來了。
天氣很快轉(zhuǎn)涼,一群群大雁陸續(xù)飛走了。這天晚上,奶奶悄聲對爺爺說:“根兒快滿十五歲了,讓他投奔八路吧,俺知道你的心思,日本鬼子一天不投降,你就一天不得安生。”爺爺在黑暗中點頭,心里佩服著媳婦的通情達理,自己走不了,兒子去參軍也是個安慰。
父親的乳名叫根兒,他已經(jīng)和奶奶念叨過很多次了:“我要去投奔八路,休想將我截回。”說這話時,父親反復嘀咕著:“我不怕鐮刀。”
父親走得很累了,他想坐在路邊吃口干糧,再看看怎樣可以討口水喝。于是,他坐在路邊的一塊石頭上,將頭上系著的毛巾解下來擦汗,秋風吹過,涼意襲來。
突然,一聲巨響在不遠處炸開,緊接著,傳來一陣密集的搶聲。父親來不及多想,一個健步竄入路邊的玉米地。他坐在地上大口喘息著,豎起耳朵聽著外面的動靜。就是從那時起,父親意識到了處境的危險,他隨時可能被鬼子抓住或者被流彈打死。
四周漸漸安靜下來,累壞了的父親索性躺了下來,一直拼命趕路的少年,此時被疲憊和困乏侵浸著,眼皮開始打架了。
從父親記事起,只要他鉆進玉米地,他就會感覺到安全,此時他想稍微睡一會。
突然,一聲呻琴傳進了父親的耳朵。他嚇了一跳,很快感到了恐懼,這片玉米地里竟然還另有他人。他順著聲音慢慢摸過去,看到一個人躺在地上,那人的腿正在流血。
“你怎么啦?”“俺受傷啦!鬼子開搶打的。”黑暗中,父親看不清那人的臉,但聲音卻有點熟。
“你是察羅村的吧?”“是!你怎么知道?”
“你是順子的弟弟柱子!”父親藱n穌餼浠笆卑炎約閡蠶帕艘惶J郎系氖慮樵趺椿嵴餉辭,顺子纂h撕杭榘延位鞫幼急干張諑サ南⑼嘎└斯磣櫻勾謇锏牧鱟澈河⒂攣程倜險業(yè)攪撕杭,带人将他活埋了。没蠚鑴Μ今天灾q飫錁谷慌齙攪吮簧焙杭櫚牡艿堋?/p>
父親的腦瓜快速轉(zhuǎn)著,心想,他不會拿我來復仇吧?但轉(zhuǎn)念一想,柱子的腿傷成這樣了,怎么可能害自己,不如先觀察一下再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