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見一個叫李長安的老太監(jiān),說起光緒之死的遺案。他說在光緒死的前一天還是好好的,只是因為用了一劑藥就壞了。后來才知道這劑藥是袁世凱派人送來的。”
溥儀在回憶錄中指名道姓指出了袁世凱的名字。那么,我們要問了,袁世凱有什么理由要害死光緒帝呢?
因為袁世凱害怕慈禧太后死后,光緒帝掌了權(quán)會報復他。
由于在戊戌變法的時候袁世凱出賣了光緒帝,光緒帝在瀛臺被囚禁的時候,多次大罵袁世凱。并且,光緒帝把袁世凱的“袁”貼在箭的靶心上,用箭射它。可見光緒帝非常痛恨袁世凱出賣了他。
民間有這樣的傳說,說是棱緒在死的前一晚,袁世凱給光緒皇帝敬獻了一碗?yún)。光緒喝了這碗?yún)缶秃岸亲犹郏又诙炀婉{崩了。
這種說法,有鼻子有眼,那么歷史上真的是這樣嗎?
應(yīng)該說袁世凱沒有這個條件。
按照清宮的規(guī)定,給皇帝進貢食品飲料之類的物品,都必須要交到內(nèi)務(wù)府。
內(nèi)務(wù)府有專門的人員來接收這些東西,而且在皇帝服用之前,要用膳牌銀牌去試這個食物,看看有沒有毒。
如果說袁世凱送來的參湯有砒霜,銀牌試毒時會變色,是很容易就會發(fā)現(xiàn)的。所以說袁世凱的這個方法是行不通的。
但是,又有人說了,光緒死于1908年,這個時候也許袁世凱已經(jīng)找到了其他更有效而又不會被發(fā)現(xiàn)的毒藥。
那么這個猜測成立嗎?
清朝的皇帝用膳前,是有太監(jiān)要嘗膳的。嘗膳太監(jiān)先吃一下,看看這個東西是不是有毒,沒有問題才能送給皇帝吃。
而且作為袁世凱當時的地位,他也沒有資格給皇帝進貢食品。
所以這個說法也是不成立的。如果袁世凱毒死光緒皇帝不成立,那么又是誰做的呢?
3、李蓮英怕慈禧死后光緒清算自己
最有嫌疑的第三個人是李蓮英。
最有力的證據(jù)是一個叫德齡的女官的說法,德齡的父親是當時清王朝外交官裕庚。
德齡曾在法國巴黎留學,光緒27年歸國后被慈禧太后選中,通曉外文知悉禮儀的德齡姐妹倆,被慈禧召入宮中留作貼身侍從女官。
德齡成為紫禁城八位女官之一,當時人們尊她為德齡公主。德齡應(yīng)該是中國最早的女海歸。
清王朝覆滅后,德齡寫過關(guān)于光緒皇帝的回憶錄《瀛臺泣血記》,在這本書里,她寫過這樣一段話:
“萬惡的李蓮英眼看太后的壽命已經(jīng)不久,自己的靠山快要發(fā)生問題了,他暗自著急起來。
他想,與其等光緒掌了權(quán)來和自己算賬,不如自己先下手的好。經(jīng)過幾度的籌思,他的毒計便決定了。”
看看這段話,分明是說,是李蓮英毒死了光緒帝。
李蓮英為什么要這么做?
因為光緒帝被軟禁在瀛臺期間,李蓮英受到慈禧太后的吩咐,對光緒帝百般刁難。
李蓮英甚至對光緒帝的一日三餐都不能按時準備,常常把上頓的剩菜擺在下頓的桌上。這樣日積月累,弄得光緒帝嚴重營養(yǎng)不良。
李蓮英是慈禧的寵監(jiān),替慈禧太后對光緒做了太多壞事,李蓮英為了保全自己日后不會被光緒清算,所以先下手為強毒死了光緒是非常合理的。
因為,反正他的所作所為都可以打著慈禧太后的御旨,之所以選擇在慈禧太后也行將就木的時候下手,是最合適的時機,因為這樣沒有人可以懷疑和制裁他。
4、崔玉貴為了保命毒死了光緒
崔玉貴是慈禧跟前的首領(lǐng)太監(jiān),也是深得慈禧寵幸。
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時,慈禧在逃跑前命崔玉貴將珍妃從軟禁之地北三所提出來,然后扔到井里。
珍妃是棱緒帝的愛妃,而崔玉貴是殺害珍妃的劊子手,崔玉貴自知,如果光緒帝親政,他是逃不過一刀的。
俗話說,閻王好見,小鬼難纏。慈禧和光緒畢竟是同屬于愛新覺羅家族的一家人,盡管有矛盾,為大清基業(yè)考慮,互相不會太過分。但是,對這些手下的太監(jiān)就不一樣了。
自保是人的本能,崔玉貴和李蓮英為了保全自己,干出殺人的勾當是最有可能的,他們是最大的嫌疑人。
光緒皇帝是被人用砒霜毒死的,這毫無疑問。究竟下毒人是誰,不管是人們猜測的慈禧或是袁世凱,最終讓光緒皇帝喝下毒藥的,肯定是李蓮英或者是崔玉貴這樣的太監(ji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