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坐診的時候遇到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家長。
因為路途遙遠,是通過視頻看的診,由于家長那邊背景有點嘈雜,說的話我剛開始沒有完全聽清。
依稀聽到家長問能不能吃?
我想著來看病,中藥當然是能吃的,于是很是認真地回復說:能吃!
后來聽清楚了,才知道,原來孩子媽媽是在問:能不能給孩子吃冷飲?
我當時反應過來后就連忙說不能給孩子吃,同時也在疑惑家長怎么能縱著孩子吃冷飲呢?別說是現(xiàn)在天氣還沒有完全回溫,就說到了夏天,由于孩子的“臟腑嬌嫩、行氣未充”的生理特點,也是不能吃過多寒涼的食物的。
一看孩子的病例,就知道為啥孩子在這個季節(jié)還總想吃點涼的了!
孩子為啥總想吃涼的?
春季本來就是萬物生長、陽氣生發(fā)的好時節(jié),加上肝屬木,肝氣在春天就容易過旺。
如果孩子飲食不注意或者是情緒不好,肝氣郁結,就特別容易出現(xiàn)脾氣大、睡前興奮、內熱重的情況。
內熱一重,體內有熱難排出,就會總想著要吃點涼的來降降火。
像這個孩子的癥狀其實就是很典型的“脾虛肝旺”,加上季節(jié)的影響,所以表現(xiàn)會格外明顯,
據(jù)家長描述,這個孩子不僅是有點脾氣大,大部分孩子都有的挑食、偏食的毛病她也一樣有,尤其是特別討厭吃青菜,喜歡吃肉、甜食,還經常性地容易便秘,偶爾排便味道還很大。
其實我也很理解家長想要滿足孩子愿望的心情,但是小孩子難以自節(jié),家長更不能跟著犯糊涂,孩子健康才是第一位的,要做好孩子健康的守護神!
了解了孩子的情況,我就給孩子開了藥,
焦山楂、焦麥芽、雞內金、決明子、甘草、梔子、甜葉菊、北柴胡、陳皮、茯苓
這個方子里面能看到有好幾樣消積食的藥,就是因為積食是百病之源,食物不消化才會生熱,所以首要的就是消積食;
其次就是清熱,決明子和梔子負責清熱和潤腸通便,北柴胡則鎮(zhèn)守后方,擔當疏肝解郁、升舉陽氣的角色;
陳皮和茯苓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負責健脾理氣、利水滲濕,避免孩子脾胃不好,導致體內因熱氣而生濕氣。
一看孩子的身高、體重,身高135,體重51斤,體重還行,但是身高可是已經處于落后狀態(tài)了,所以我又根據(jù)孩子的脾胃情況配上了膏方,主要是通過健脾胃來幫助長個子。
吃的時候,可以舀一勺膏方,再把中藥顆粒倒進去,用水一沖,一起喝下去,味道孩子也好接受,還很方便。
除了用藥,我還給孩子媽媽提了幾點飲食上的建議,這幾點是一定要注意的,不然即使用藥了,效果也不會特別地好。
飲食要控制均衡
一日三餐五谷雜糧都要吃,不喜歡蔬菜就換著辦法做,一定是要給孩子吃蔬菜的,不然膳食纖維不夠,孩子排便就是個大問題。
日常煮“清熱湯”
對孩子來說,既要滋陰潤肺,又得能清肝降火。雪梨百合玉竹湯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食材: 雪梨1個、玉竹9 g、百合干6 g、麥冬6 g、桂花2 g
做法:雪梨洗凈去皮切塊,所有食材放入鍋中,加水大火煮開,轉小火煮30分鐘
3個不要清內熱
不要熬夜;不要生氣;不要過度出汗。
這3點就是日常生活中特別容易導致孩子有熱的因素,熬夜、過度出汗都會傷津液,生氣則會堵塞氣機,從而生熱。
藥后反饋
一周過去,孩子媽媽來給孩子復診,反饋說食欲好了,現(xiàn)在基本也能吃進去蔬菜了,大便也跟著有所改善,基本能做到一兩天一次,性格也沒有那么的急躁了,就是還是嚷嚷著要吃涼的。
雖然吃藥時間不長,但有改善就說明是對癥了,就是需要堅持服藥,畢竟調理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我叮囑孩子媽媽繼續(xù)給孩子調理,慢慢就調好了。
“用藥不是目的,讓孩子好了才是目的!”這是我一貫的治療原則。食療能解決的,不著急給孩子用藥,盡可能讓孩子少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