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中文免费码|午夜福利区免费久久|亚洲午夜在线观看首页|黑人巨大亚州宗合在线

    1. <dfn id="4wyr1"></dfn>
        tags:
        當前位置 : 首頁 > 新聞中心 > 情感家庭 > 正文

        中國央行為何不印發(fā)更大面額的紙幣(500 元、1000 元)?

        來源:本站作者:時間:2024-04-26 05:07:32點擊:
        中國央行為何不印發(fā)更大面額的紙幣(500 元、1000 元)?

        新聞說央行即將推出新一套人民幣,家里人問我為什么央行不印發(fā)500元的“大錢”,我便懵逼了……想想這涉及到鈔票的印發(fā)問題,答案應該專業(yè)性很強,于是困請各路大神指點迷津。當然,我也看到了如下回答,不知是否有足夠的合理性:1.控制通脹預期;2.造假幣的獲利預期更大,而大面額假幣若流向困難家庭將會引發(fā)更棘手的社會問題;3.消費心理原因:花出“大錢”會舍不得,所以主要還是用小面額紙幣,所以沒必要。當然也許我的問題可能就有誤,也許央行已經印了,只是還沒有投放市場?

        按照重要性從高到低排列,有以下原因:

        一、遏制洗錢、販毒、走私等等違法行為

        現(xiàn)金交易是沒有記錄的,這意味著可以逃脫執(zhí)法部門的監(jiān)管,所以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的不法交易是以現(xiàn)金進行結算的。

        想象一下,以前進行100萬人民幣的交易,至少需要一個手提箱的現(xiàn)金;而如果有500甚至1000面額的人民幣,這就意味著這100萬可以揣在衣服里,這就大大降低了交易的風險。

        為什么美元最大面額只有100?而沒有更大面額的,比如500?其實是同樣的原因。

        二、可以降低造假幣的收益。

        就造假幣來說,紙張、墨水、印版、機器這些東西的成本幾乎是撈定的,所以相對來說造假幣的面額越大,獲利的可能越大。

        最簡單的例子,RMB100元的假幣是假幣中最常見的,10元的就已經很少了,1元的個人是從來沒有聽說過,1毛錢。。。。應該連成本都不夠吧。

        所以,如果人民幣最大是100元變成1000元,就意味著成本幾乎不變的情況下獲利空間一下子變成了10倍。假設以前能花出去50%,那么現(xiàn)在就算只花出去10%也是例去獲利的兩倍。

        三、流通不方便

        在實際的經濟活動中,現(xiàn)金最主要的用途是小額的生活類消費,生產類的經濟活動基本是通過銀行完成,或者說不需要現(xiàn)金。

        而隨著貨幣電子化的進程,就連日常生活的現(xiàn)金使用比例也在降低。舉個例子,本人樓下小賣店的店主已經支持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了,下去買東西都不必帶現(xiàn)金。未來各種電子支付手段肯定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方便,也越來越安全,比如說刷指紋、刷聲音、甚至是刷臉(視網膜)。相比不記名的紙幣,指紋這種生物特征顯然更加安全有效。這就意味著就算是小額的日常生活支付,紙幣的流通范圍也在縮小。

        就算是推出1000面額的人民幣,也面臨的一個巨大的問題:商家以前收到一張100的假幣,損失是100元;如果收到1000的假幣,損失是1000元;蛘哌@么說,商家收到假幣的損失也會增大,那么商家可能會以各種理由拒收大面額的人民幣。

        四、額外的制造成本

        多一種貨幣,就意味著紙幣廠需要添加額外的生產線,需要額外的工人和原料。

        而且,由于新的紙幣面額大,因此也需要使用更加難以仿冒的防偽工藝——而這往往意味著更高的制造成本,包括物料成本,也包括工藝成本。

        五、可能的通脹預期

        這個更多的是心理因素,央行發(fā)布大面額紙幣可能會造成貨幣要貶值的印象。

        但是,之所以把這個排在最后,是因為這種所謂的印象可能連印象都不是。

        實際上,只有在貨幣瘋狂貶值,比如說KMT最后幾年那種上百倍的通貨膨脹的情況下,發(fā)現(xiàn)大面額紙幣才有必要。而其背后的原因是:紙幣的制造成本一定要比它的票面價值低,紙幣才有意義。

        而顯然,中國的經濟雖然進入了7%時代,但是依然是世界上最強勁的經濟增長點,而且沒有之一。加上中國zf對貨幣的嚴格控制,實際上人民幣發(fā)生那種崩潰性貶值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所以,所謂的“發(fā)行大額紙幣會造成貨幣貶值的心理預期"這種說法完全是扯淡。

        綜合起來看:

        發(fā)行大面額人民幣的行為其實是在和世界潮流對著干,而且壞處遠遠大于好處。

        我不想我每個月的工資就那么3張紙。

        謝 @Lynda Gu

        邀。

        lammer先生基本上說全了。目前恰好在貨金部門工作,嘗試說一說。

        主要是遏制、降低和鈔票有關的犯罪比如洗錢、犯罪交易、制假販假等情況,也一定程度處于成本考量。另外,大面額紙鈔使用場景有限且安全性較低,出現(xiàn)意外,越大面額的紙鈔對應越大面額的損失。另外,發(fā)行大鈔的國家和地區(qū),其實大鈔用量也不是很大。

        前段時間看到說目前涉及現(xiàn)金交易的跨國犯罪中,最受歡迎的鈔票是500歐,由此引發(fā)的各種問題相關部門都很頭疼。

        目前我們使用中的人民幣是第五套人民幣,已知的有三版,99版,05版和即將發(fā)行的15版。發(fā)行2015版人民幣的主要目的有兩點,一是鈔票性能不能滿足目前現(xiàn)金處理的需求,05版鈔票的機讀性能太差,需要更新。另一方面是近年來高仿假幣案頻發(fā),經常出現(xiàn)A類點鈔機點驗不出假幣的情況,鈔票上的防偽標識需要更新,當然,這也和05版鈔票機讀性能不高有一定關系。

        由于工作性質的原因,可以接觸到一些現(xiàn)金投回、銷毀的體量、券別結構數(shù)據(jù)和信息(具體數(shù)據(jù)涉密),從這些數(shù)據(jù)來看,大面額鈔票的投放總量是在減少的,這是社會進步和技術發(fā)展的必然。支付系統(tǒng)的進步和支付結算手段的多樣化已經在逐步減少人們對現(xiàn)金的使用需求。大額支付和結算過程中人們處于安全等多方面考量基本采用電子渠道,整個鈔票使用環(huán)境對大面額鈔票的需求不大,處于總體考量,發(fā)行大面額鈔票的成本(原料、技術、生產線、宣傳、防偽、遏制現(xiàn)金相關犯罪)是遠遠大于發(fā)行的鈔票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的,而且發(fā)行大面額票幣,考慮到找零和兌換的需求,小面額貨幣的投放量也會加大不少。所以央行目前是沒有發(fā)行大面額票幣的相關計劃的。

        目前貨幣發(fā)行工作的難點主要有兩個,一是小面額貨幣(一般指20元以下)的投放和回籠。小面額貨幣是現(xiàn)金使用中頻率最高,體量最大的部分。但是由于歷史原因和銀行業(yè)金融機構的效率考量,這依然是坤作中的難點。一方面市場上流通的小面額貨幣普遍老舊已經不適宜流通且比較缺乏,但是銀行由于擠占庫存、清點清分繁瑣,客戶拒收等原因投放小面額貨幣的積極性不高。就出現(xiàn)了民眾手中小面額貨幣又臟又舊,

        零鈔用量較大的超市、市場、公交公司存取困難,市場小面額貨幣比較缺乏,民眾去銀行取錢又普遍要大鈔,銀行投放小面額貨幣少,回籠小面額貨幣積極性差的二難局面。另一個難點是流通中人民幣整潔度的提升。這也是基于第一點的原因。目前央行貨金工作和人民幣發(fā)行相關的重點基本圍繞在這兩個方面,尤其是硬幣化程度不高的地方。

        最后說個工作中遇到的案例吧。

        平時還負責特殊殘損幣鑒定工作,遇到過幾個特殊案例。一農民外出打工,老母親將自己攢的兩萬塊埋在了自家羊圈里,結果被刨出來羊吃了。。。。。老母親發(fā)現(xiàn)后當場心臟病發(fā)住進醫(yī)院,家里幾兄弟當天殺羊取錢,然后拿著被羊吃進肚子的錢來兌換。那個味道永生難忘啊。其實已經不符合特殊殘損幣兌換標準,由于媒體介入,最后經多方取證后,找出了20張能清晰分辨冠字號碼的鈔票“殘骸”,兌換2000元。我經手后,開始能理解有些外科醫(yī)生說的做手術時臭氣熏天。

        還有一個,800塊被牛吃了,殺牛取錢。鑒定后只能兌換350塊,我當場就問,你一頭牛要多少錢,然后被投訴了。。。。我只想說好耿直的漢子。

        還有很多被火燒的,人急了真是各種污水(尿我也見過)什么都往上澆啊。我覺得貨金工作真是央行最辛苦的工作,一方面搬箱子開箱都是力氣活,鈔票真是重啊,另一方面,特殊殘損幣兌換,有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一進辦公室就哭啊鬧啊,真是心理壓力巨大。一箱100元鈔票是200w,粗略算算我在央行供職一輩子,工資也差不多就這個數(shù),央行民工我當之無愧啊。

        Tips:

        1.特殊殘損幣兌換相關規(guī)定中明確提出,被火燒的鈔票鑒定是連同“碳化部分”圖案能夠按原樣連接,如果各位發(fā)生意外,為了避免進一步損失,請盡可能保存碳化部分,用盒子裝起來直接到當?shù)厝嗣胥y行分支機構鑒定。我見過太多人拿著被火燒的鈔票到處跑到處看,結果碳化部分碎掉了,本來全額兌換的只能半額,半額的不夠的情況。

        2.各位如果不慎損毀鈔票、撕碎什么的,請不要用透明膠帶粘貼,直接拿去銀行換即可。透明膠帶粘貼的鈔票是有可能被認定為變造幣(假幣的一種)的。

        PS:今年會發(fā)行航空航天紀念鈔哦,請各位關注。

        請各位愛護人民幣。

        以上。

        作為一個錢幣收藏愛好者和錢幣版別研究者,這個問題我已經思考了將近十年了。目前的高票答案都很完備,我也簡單說一說自己的體會。

        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以來,一共出現(xiàn)過兩次紙幣最大面額的增加,還有一次幣值的重設。第一次增大面額是剛建國的時候,發(fā)行第一套人民幣的后期。當時由于戰(zhàn)后經濟形勢不好,物價上漲,通脹嚴重。早期的面值都比較小,一元、五元、十元、二十元、一百元;后來慢慢就出現(xiàn)二百、五百、一千、二千、五千、一萬、五萬的票子,早期的小面額票券如同廢紙。由于面值和券別過多,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多不便,同時由于防偽技術不多,敵對勢力的高仿假幣流通于世,專業(yè)人員也得花大力氣才能鑒別。因此央行發(fā)行了第二套人民幣,對幣值進行了建國以來唯一的一次重設:第一套人民幣的一萬元兌換第二套人民幣的一元。這次重設了幣值之后,至今六十年時間過去,人民幣的幣值名義上一直未變,二、三、四、五套之間的兌換比值都是1:1.

        第二套、第三套人民幣的最大面值都是十元。當時職工的月工資大概在20-40元的水平,10元作為最大面值是合適的。第四套人民幣設計時預定的最大面值也是十元,因此漢族的頭像出現(xiàn)在了十元票面上。但定稿之后央行發(fā)現(xiàn)十元作為最大面值不夠用了,所以臨時增加了50、100元的設計,50元是坤人、農民、知識分子頭像,100元是四偉人頭像,與1角-10元的各民族頭像略有不協(xié)調。這就是人民幣歷史上第二次增大最大面額,而1987-1988年這兩種“大票”的投放市場,即使不能說造成了當時物價的飛漲,也對物價的飛漲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九十年代,職工的月工資大概是幾百元的水平,因此100元作為最大面額票券還是合適的。但進入新世紀,尤其是近年來,月工資大概已經到了1000-2000的水平,100元作為最大面額已經力不從心了。但因為種種原因(很多已經被高票答案闡釋得很好了),央行或者說中央一直壓著沒有發(fā)行更大的票子。我下面也簡單分析一下。

        1,這里我著重講一下普通大眾極其糟糕的假鈔辨別能力。央行為了防偽,不可謂不努力,防偽措施的更新?lián)Q代一直不停,尤其是最大面值100元票券,幾乎就是世界領先防偽技術展覽館,堆砌了大概20種防偽技術。但是說到民眾利用這些防偽技術的能力……我就呵呵了,有一種“但是鴿子為什么這么大”的即視感。講幾個例子:大部分人看真假,只是看一下毛主席頭像水印,殊不知假幣的“水印”也能騙過不少人;有的人看真假,拿著紙幣嘩啦嘩啦來回揉,聽聲音;還有的人把紙幣在白色墻上蹭,看是否掉色(這個方法是對的,掉色的是真幣,但真的不用這么拼的);還有人主要摸主席的衣領是否有手感,可是假幣也已經把這種手感模仿出來了……因此考慮到大部分民眾的防假鈔能力比較弱,發(fā)行大面額票券容易讓他們受到更大的損失,同時也會造成部分商戶拒收大票。

        2,貨幣發(fā)展的趨勢,是電子化。目前刷卡支付、移動支付發(fā)展得很好,因此對大票的需求就沒有那么大了。趨勢上來說,一百年之后紙幣和硬幣估計都會走進博物館。目前的狀況,也是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富裕人士、受過較好教育的人士使用虛擬貨幣更多;經濟欠發(fā)達的地區(qū)和人群使用紙幣更多。這就又繞回來了:這一部分人首先辨別假幣的能力弱,其次收入也較低,對他們來說發(fā)行更大面額的票券明顯弊大于利。

        3,不能否認,目前市場對現(xiàn)金還是有一定的需求,而這種需求一二十年內還不會消失。100元的票子去菜市場轉一圈就花光了,也確實有點不敷使用。我個人觀點:1000元面值,完全不可能發(fā)行;500元面值,五年內發(fā)行的可能性極;200元面值,可能性稍大一點,但有點不合規(guī)矩(一般來說最大面值都是10的冪,如10、100、1000,偶爾會有最大面值為500、5000、50000的情況)。因此央行面臨一個困境:根據(jù)情理來說最大面值可以放到200-250-300元附近,不會給物價造成太大的沖擊,也不會因為防偽問題給民眾造成更大的不便。但是這樣不 像 話。而將最大面值設定到500甚至1000,就會引發(fā)更大更多的問題,弊大于利。

        4,最近幾年中國經濟發(fā)展速度逐漸減緩,消費品價格實際上三四年來都沒有漲太多。因此100元不夠用的現(xiàn)象,實際上并沒有比五年前更嚴重(除非你是去拿現(xiàn)金買房子)。這就是為什么央行覺得100元作為最大面值還是可以繼續(xù),所以最近又新發(fā)行了2015版的100元,也因此第六版人民幣變得遙遙無期。

        5,再進行一次幣值重設的成本太大,實際操作上可能性接近于0. 發(fā)行更大面額,取款機、點鈔機也得升級改造,成本也不小。最大的可能還是保持現(xiàn)狀,反正物價又不怎么漲,虛擬貨幣占比越來越大,抱怨100元紙幣不夠用的,也會越來越少。

        ----

        第一次更新:

        留言中有朋友問物價上漲的速度問題,對我說的最近幾年物價不怎么漲有點疑問。簡單解釋一下:我們可以先來看看食品價格,因為現(xiàn)金的一個很大的用途是籃買食品。比較好的數(shù)據(jù)是農業(yè)部發(fā)布的農產品批發(fā)價格指數(shù),每天一報,每月、每年都有平均值。先看最近12個月的:

        是在200上下浮動(2000年的平均價格設定為100)。

        然后再往前:

        2014年1月1日,農產品批發(fā)價格總指數(shù) 201.9

        2013年1月1日,農產品批發(fā)價格總指數(shù) 203.6

        2012年1月4日,農產品批發(fā)價格總指數(shù) 192.6

        2011年1月3日,農產品批發(fā)價格總指數(shù) 178.3

        可以看到,2012年1月到2016年1月這四年時間,食品價格整體完全沒漲。

        然后再看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CPI。

        2015年 CPI漲幅是 1.4%

        2014年 CPI漲幅是 2.0%

        2013年 CPI漲幅是 2.6%

        2012年 CPI漲幅是 2.6%

        2011年 CPI漲幅是 5.4% (四萬億拉動的)

        2010年 CPI漲幅是 3.3%

        2009年 CPI漲幅是 -0.7% (金融危機影響)

        2008年 CPI漲幅是 5.9%

        可見最近幾年CPI漲幅一直在收窄,對應的就是GDP漲幅的回落、經濟發(fā)展速度的放緩。因此,100元面值的鈔票“不夠用”的問題,并沒有變得越來越嚴重。

        房價這個問題太復雜,我不懂,目前房價的漲幅讓人無法理解。但回到問題上來,房價上升對流通紙幣的需求是沒什么影響的,畢竟沒人拿現(xiàn)金買房。

        曾在銀行,管過柜面和金庫,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發(fā)行大額人民幣紙鈔的計劃,必要性已經越來越小。以至于央行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出來辟謠一次,印象中最近一次是央行副行長陳雨露公開澄清:網傳的發(fā)行大額人民幣沒根據(jù),央行尚沒有發(fā)行大面額人民幣的打算。人民幣紙鈔

        目前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幣是1999年發(fā)行的,距今已經過去20余年。物價已經上漲了很多,為什么人民幣的最大券面票值沒有變化呢?我們不妨看一看什么情況下需要大額現(xiàn)金?再來看看這種場景是否越來越少。

        人民幣的功能之一是支付手段,滿足日常交易的需求。因此券面的設計原則也是為了便于交易。比如第五套人民幣發(fā)行時,取消了2元券和2角券,增加了20元券。這是因為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在商品交易中2元券、2角券的使用頻率越來越少,取消這兩個券種不但對流通無礙,而且還能節(jié)省印制費用。

        而原本的“大團結”——10元紙幣,“降維”承擔起找零的角色,使用量較多。這時就需要一種介于50元與10元面額之間的票券,來滿足日常流通的需要。因此20元券應運而生,方便了日常商品流通和支付,然而最大幣值還是100元。

        當然這是20年前的情況,客觀上說,鈔票面額越大就越利于攜帶,也便于支付,所以當時的情況是有增大紙幣面額的基礎的。

        但是目前來說,隨著電子支付的發(fā)展,線下的大額交易以及日常支付都已經被線上化所替代,買菜也可以用支付寶,擴大紙幣面額已經部分失去了場景支撐。目前央行也在推進數(shù)字錢包和數(shù)字人民幣。以往看看到的大額交易需要扛著一大包現(xiàn)金情況已經越來越少見,點點手指或者鼠標,幾百萬幾千萬甚至幾億的資金就支付出去了,為什么還要那么原始地用擴大鈔票面額的方式呢?

        我們再來看看發(fā)行大額鈔票的缺點。一個是不利于幣值穩(wěn)定的形象。簡單來說就是面額越大,就越覺得鈔票“毛”了,雖然現(xiàn)在100元的購買力早已無法和20年前相比,但至少心理上100元還是百元大鈔,起到一個心理的錨定作用,反觀比如津巴布韋1000億面值的紙幣,除了反映惡性通貨膨脹,對其主體形象也是很大的打擊。

        另一方面,現(xiàn)金也是洗錢、行賄等非法交易常用的工具。同樣是一千萬,100元面額的紙幣是115公斤左右,如果是1000元面值的話就只有15公斤了,那么隱蔽性和便利性都大大增強,不利于打擊犯罪。曾經印度為了打擊現(xiàn)金賄賂等,宣布當年面值的紙幣全部失效,限期到銀行兌換,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歷家對人民幣管理有非常嚴格的規(guī)定,對此有專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印制人民幣的特殊材料、技術、工藝、專用設備等重要事項屬于國家秘密,防偽手段和技術也在世界先進水平。雖然如此,但是利潤越高誘惑越大,面值越高的鈔票相應需要更高水平的防偽措施,也相應增加了人民幣管理的難度和制造成本。

        所以,看了以上原因,你還覺得發(fā)行更大面額的紙幣有其必要嗎?

        對銀行或者金融機構感興趣的小伙伴,歡迎加入金融財會求職交流群,群里有金融大佬分享行業(yè)信息,求職咨詢,職業(yè)規(guī)劃,提升自我,免費的哦。

        我的其他回答,了解更關于銀行和人民幣的小知識:

        在中國為什么沒有人搶銀行?

        如果人死了,銀行卡里有100萬,銀行會通知家屬嗎?

        為什么銀行要收員工護照?

        人民幣是怎么被印出來的?

        從銀行走后還有哪些出路?

        你,從銀行辭職后悔嗎?

        30+銀行從業(yè)11年,該不該辭職轉行?

        國內股份制商業(yè)銀行投行部偏愛哪些人才?

        圖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