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問我,一個連有多少人?其實玩過軍旗的人都知道,軍隊的最小編制是班(但軍旗上最小的是排,哈哈),一般來說一個班有10名戰(zhàn)士,2名班長,也就是說一個班滿編12人;而一個排是由三個班和一名排長組成的,也就是說一個排滿編37人;一個連由三個排、連長1人、指導員1人、副連長1人、副指導員1人、司務長1人、文書1人、通訊員1人、炊事班10人組成,也就是說一個連滿編128人左右。
一個連有多少人不是撈定的,但大部分連都是有120人左右。如果是加強連,人員編制相當于1.5個連,也就是說一個加強連的人數在180人左右。
有軍迷朋友表示,和平年代不是戰(zhàn)備值班部隊,不是全訓單位,部隊都會缺編到80%左右,再加上機關借調部分士兵幫助工作,所以連隊人數會減少。然后就是一個戰(zhàn)時加強,戰(zhàn)時會把編制加強到齊裝滿員的160%
這回你知道一個連有多少人了吧?一個連有120人左右。
部隊中,連以下分別是排、班,以連為單位構成一個戰(zhàn)斗集體,集體生活也是從連這一級開始的,例如,連隊中的炊事班負責全連士兵的吃飯問題,也就是以連為單位就餐,生活上也是一個連為一個生活集體,同吃一鍋飯,同舉一個例子桿旗。士兵的津貼費由連隊負責發(fā)放,服裝以由連隊組織配發(fā),請銷假由連隊負責審批,訓練由連隊負責組織,連隊提供了士兵作戰(zhàn)、生活、學習等等一切,連隊就是士兵的一個家,戰(zhàn)友們都是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同吃同住同勞動、同訓練同戰(zhàn)斗,所以,連隊對于士兵都有很深的感情。
士兵入伍結束新兵訓練后就是下連隊,從進入連隊直到退出現役都要生活、工作、戰(zhàn)斗在這個集體,對這個集體最熟悉,官兵每天在一起,能不有感情嗎?新兵下連隊后分配到班,班長是新兵的直接領導,士兵的成長、適應新的工作崗位、生活、工作、戰(zhàn)斗都是在班長的帶領下來完成。在連隊,班長被譽為兵頭將尾,是和士兵成長進步最有直接關系的,因此,班長是一個非常受士兵尊重的崗位。當過兵的都知道,如果不同部隊退役的軍人相遇,雖然不知道對方什么職務,但年齡小的都會尊稱年齡大的退役軍人為“老班長”,哪怕對方是一個營長、團長,或者是一個普通的老兵,都會敬重的稱為“老班長”,可見,班長是很受軍人尊敬的。
正是由于連隊是一個最基層的生活和戰(zhàn)斗集體,也就成為一個士兵的家,什么都是以連隊為核心,一個營,各連隊之間也是相互競爭,誰都不服誰。而班、排雖然競爭,但都屬于自家的事,因為連隊內的士兵、班長們是可以相互調動的,連與連可就沒這么方便了。其實,讓連隊成為士兵們集體觀念強的原因,主要是連隊的基層單位性質,吃飯、訓練、獎勵等等都是由以連為單位負責的,也就把連隊看做是一個整體了。士兵的集體觀念非常強,連隊是自己家,其它連隊是友鄰,即便是一個營的都不如一個連隊的有“親切感”,確實是這樣的,因為一個營的各連隊往往都是相互競爭的關系,誰都想本連隊強。
連隊做為基層作戰(zhàn)單位,影響到了士兵的觀念,士兵相遇也通常是介紹自己是某連,通訊也是以連為單位的,士兵寫信、收發(fā)郵件都是以連為單位,所以,部隊結構性質也把連隊獨立出來,成為一個基本的生活、戰(zhàn)斗集體,加上所在的班、排又都是存在于連隊中,而退役士兵也都念舊,相互之間也都是以連隊為單位相互聯系,組成戰(zhàn)友群,也讓連隊有一個親切感,所以,連隊戰(zhàn)友之間關系緊密也就正常了。